吳永平

【摘 要】 目的 通過檢測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體(CT)、解脲脲原體(UU),來分析小兒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現狀以及感染與年齡、性別和家庭內傳播的關系。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來我社區就診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的分泌物,采用培養法對同一個標本分別進行CT、UU核酸檢測。結果 2種病原體CT、UU的陽性率分別為12.31%(33/268)、43.66%(117/268);UU、CT混和感染1.11%(3/268),其中UU陽性患兒中母親UU陽性的42例。結論:小兒泌尿生殖系非淋菌性病原體主要為UU,家庭內傳播不容忽視,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 沙眼衣原體 解脲脲原體 培養
小兒泌尿系感染是由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侵入尿道而引起的炎癥,近年來在我國小兒泌尿系感染有上升的趨勢[1],其中臨床上病原體主要以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多見,現將我院2016年以來小兒泌尿系感染門診就診患兒的分泌物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采集: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來我社區就診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的分泌物,其中男孩85例,女孩183例,年齡在21天~13歲之間。待檢樣本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采樣,采集患兒分泌物利用培養法。
1.2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流行特點:社區小兒泌尿系感染病人一年四季都有發病,從表1中可以看出二季度患病人數是一季度的2.89倍,三季度是一季度的2.67倍。因此,患病存在季節性,夏秋季節病人明顯增多。
2.2 年齡分布:從表2中顯示0-1歲是小兒泌尿系感染的高發年齡,這和出生時產道感染、以及患兒使用紙尿褲有密切關系。CT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人數逐漸減少,UU在每個年齡段都有感染病例。
2.3 病原學特點:268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病原體的檢出率為54.86%(147/268),UU陽性率為43.66%(117/268)、CT的陽性率為12.31%(33/268);UU+CT混和感染1.11%(3/268)。UU是小兒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中UU陽性患兒中母親UU陽性的42例,占UU陽性的35.9%(42/117),說明存在家庭內傳播,可以說明小兒泌尿系感染的發生與家庭內傳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3 討論
近幾年小兒泌尿系感染有上升趨勢[2],淋球菌、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是小兒淋菌性與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也是目前診斷泌尿系感染的實驗室檢查的主要項目,嬰幼兒泌尿系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癥狀,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實際上患兒的哭鬧、拒哺也是尿道不適的表現。會陰常見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感染的特征,勤換尿布可能會減少泌尿系感染。而泌尿系感染的這些癥狀,卻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見的感染外在表現如發燒[3],常與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聯系在一起,轉移了家長和醫生的注意力,掩蓋了泌尿道感染的實質。嬰兒,特別是女孩尿道短,括約肌功能差,細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腎盂感染;這也是女孩NG、CT、UU患病率明顯高于男孩的特點。據我院的數據顯示,患兒陽性的標本中,有42例其母親也存在泌尿系感染,這就提醒我們家庭內傳播不容忽視,應注意兒童衣物洗滌要和成人分開。小兒泌尿生殖道的混合感染,說明小兒泌尿系感染經常不是單一的病原體感染,因為感染了一種病原體后易導致患兒局部抵抗力降低,從而容易合并其它的病原體感染,同時也可能使一些患者在治療后出現病情反復、遷延、久治不愈的原因。因此,臨床醫生應對混合感染提高警惕,力求早診斷,提高對疾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吳玉斌 侯玲. 小兒泌尿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17)
[2] 管志偉 任獻青 .丁櫻教授治療小兒泌尿系感染經驗擷菁[J]. 中國中醫急癥.2009,18(1):397-398
[3]張玉玲 楊慧敏. 小兒泌尿系感染89例臨床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41(12):150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