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 要】 醫藥衛生事業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具有公益性、服務性和知識密集型等特點,我國衛生事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加強人事管理模式的更新,其中以人為本的思想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使管理者對“人”的認識更加全面和科學,推動了衛生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此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 以人為本 衛生事業單位 人事管理模式
前言
目前這種以知識為資本的時代,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可以說是相當的猛烈。而衛生事業單位衛生行業所需要的人才更是有著非常高的標準,不光需要人才有著過硬的醫學素養和廣博的人文知識,能與病患良好溝通的心理,包容能力和與團隊進行溝通的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為衛生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借助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對衛生事業單位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創新,充分發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優勢,促進衛生事業在社會中的發展。
1 衛生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忽略素質要求
雖然,我國有關于衛生醫療方面的單位都有著福利性的補助政策,不過同樣這些單位也承擔著相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任務,衛生事業單位通常為了保證單位的正常運轉、謀取更多的福利,片面的將發展重心放在了經濟效益上,還將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直接與經濟效益進行掛鉤,完全忽略了社會效益的重要性,這極容易產生負面影響,破壞社會風氣。
1.2 衛生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理念太過迂腐
太多的衛生事業單位對于人事管理根本就沒有正確的概念,這種情況就造成了“人力資源管理”無法在衛生事業單位大展拳腳,崗位的晉升依舊受資歷、輩分的影響,決定權被牢牢攥在組織的手里,根本沒有公平、公正、合理可言,使得衛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存在素質良莠不齊,日常工作太過死板,不求創新的情況。
1.3 人才流動機制建立不完善
公平性問題在衛生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其福利性與公益性之間的制度矛盾,臨時聘用人員、單位雇傭人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的身份區別決定了其經濟收入的高低,這是事業單位內部分配不均的普遍表象。雖然事業單位的編制對于普通工作人員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太過單一的人才引進方法也使得衛生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拓展的渠道也受到了限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事業編制有一定的數量限額,而衛生醫療單位的人才缺口較大,彼此之間互相矛盾。除了經濟收入的差別以外,不同性質的員工之間還有社會保險差異、子女入學對待差異以及戶口遷移待遇差異等等,這些既妨礙了衛生事業單位的發展進步,也不利于人事績效的提升。
2 建立以人為本衛生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模式探討
2.1 以人為本思想促進管理模式革新,加強參與式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指“一定的組織或者管理者群體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并且得到人們認同與遵從的一種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基本樣式或者模型,是對一定的人事管理目標、管理過程、管理內容與管理方法等要素的綜合概括與高度提煉”。一般來說,管理模式根植于一定的組織文化與環境,依據特定的管理對象與管理思想,理論上具有科學性,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實踐上具有普遍性。參與式管理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參與管理過程的成員更樂于接受其參與形成的管理政策,從而更能提高工作績效,充分發揮其價值。參與式管理提倡扁平型組織結構,將管理權限下放到基層,讓被管理者擁有更多發揮自己主動性、創造性的機會和空間。信息分享、知識發展和培訓、報酬系統、權力分享共同構成參與式管理的四維結構模型,也是參與式管理的四種基本機制。上述四個層面的內容是組織成員最關注的要素,對有關四項決策的參與,使組織成員確信自己在決策過程中發表了意見,是有效的參與,公平感顯著提高,主動性與效能感進一步提高,因而,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更易于高效達成。現階段,組織成員參與式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所有參與(持股)、經營參與(重大事項民主決策)與信息參與(第三方機關介入)三種形式,主要見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中的參與式管理則多采用“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民主生活會、群眾意見座談會以及民主監督等形式。
2.2 建立多元立體的激勵機制,實行差別激勵制度
多元立體的激勵機制要將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多元的非物質激勵的作用,例如學科前沿的培訓、骨干人才的培養、晉升的機會、個人成就感和社會認同感等等。多元立體的激勵機制要將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有機結合起來,內在激勵是由工作本身產生的激勵,如更好的業內評價、服務對象的認同等,都可以激勵職工有更好的績效表現;外在激勵是指工作任務之外的因素產生的激勵,如薪酬、獎金等,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但持久性不強,因此要將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2.3 重視人文關懷,提升工作激情
在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中,重視人文關懷,能夠極大的提升職工的工作熱情。因此在日常的人事管理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要時刻關心職工的心理健康以及身體狀況,為職工營造和諧、友好,充滿人性化的工作氛圍。同時也能夠給職工提供一個平等的晉升空間和發展平臺。另外將人本關懷與管理的制度有效地結合起來,在管理中嚴格遵守法規制度,在行動中彰顯人本情懷,在服務中以德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事業單位的穩定持續的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廣泛性、快速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也日趨明顯,這些變化對衛生事業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應不斷將以人為本思想與人事管理實踐相融合,真正釋放“人”的資源勢能,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趙秀竹.衛生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之我見[J].衛生軟科學,2012,23(03):241-243.
[2]郭敬明.衛生事業單位建立激勵機制初探[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06)
[3]陶代蘭,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3)118-119.
[4]鄭喜平.淺談醫院人力資源管理[J].西南國防醫藥,2007,17(5):64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