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曉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促使教育教學得到深化改革。小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只有保證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進而促使其獲得更多的學科知識。本文圍繞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現狀展開分析,結合實際問題探究改善小學教學管理現狀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為小學教學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促進小學教學管理工作高效、優質地實施。
關鍵詞:小學教學;教學管理;管理現狀;完善策略
隨著國內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革新和發展。現如今,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制約教學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使得小學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嚴重影響。下面針對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為優化教學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1.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在國內各級教育教學中得到普及應用,大多數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轉變自身教學理念,明確素質教育工作對學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些學校缺乏素質教育教學經驗,素質教育并未得到充分貫徹和落實,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究其根本是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致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導致教育教學工作發展較為滯后。
2.國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文化水平、教育教學水平都不盡相同,存在明顯差異。例如,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發展水平較高,對本地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較為落后,導致國內教育教學發展嚴重失衡。
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間隙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在“蜜罐”中長大,很少經歷挫折。同時,由于家長文化水平存在差異,使得家庭教育水平也不盡相同,造成學生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和特點。一些家長疏于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校表現不夠了解,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間隙,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4.社會不良風氣對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理念和想法也發生了變化,一些社會不良風氣涌入校園,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工作。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處于形成過程中,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會發生偏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不利影響。
二、改善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現狀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體系
學校要結合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和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建立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教師應對運用豐富的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工作,針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探索自身的不足,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和完善,進而從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引起的教育教學發展失衡的問題,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采取符合本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學資源。同時,地方政府還應當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為各小學增添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各小學能夠借助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教學資源優化教育教學工作。
3.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銜接
為了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銜接,保證家庭教育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家長應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校表現,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和心理問題進行輔導,不僅關心學生身體成長,更需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個性發展。學校應定期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座談會,邀請家庭教育專家為學生家長傳授教育經驗。
4.促進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優化開展
在教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善于利用社會輿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促使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對于發現的問題應及時進行解決和處理。在學科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學生身體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保證教學工作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應重視教學管理工作,結合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優化教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羅宣章.新時期小學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及解決[J].讀與寫(上旬),2015(20):51.
[2]張敏.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探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69.
[3]劉成.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現狀及改進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2):148.
[4]何彥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