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涵++++趙陽
摘要:刑事訴訟法、刑事技術的任務與依法治國的三者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技術的現狀是在不斷積累的經濟法律文明上的結晶;優秀的偵查人員和物證技術人員是銜接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技術的主體,所以有必要要對二者進行辨證認識;從案例分析角度實踐刑事訴訟法在刑事技術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刑事訴訟 刑事技術 聯系 實踐
一、刑事訴訟法、刑事技術的任務與依法治國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公報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體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成果。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所以刑事訴訟法涉及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等權力的行駛。而這一系列的權力的行駛的法律依據與邏輯推理都與物證技術棲息相關!物證技術廣泛運用于刑事訴訟過程當中,以物證和刑事技術為對象,以查明案件事實、公正實施法律、提供科學證據為目的,研究應用科學技術解決案件中有關物證的專門性問題。
一切事物都是時間的函數,法律和無證技術都是時代的產物,是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就物證技術而言不得不提到同一認定和種屬鑒別,不僅如此還有刑事攝影技術、顯微鏡技術、光譜技術、色譜技術、電泳技術等以及相關儀器設備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細分又可分為痕跡檢驗技術、文件檢驗技術、刑事圖像技術、理化檢驗技術、法醫檢驗技術、生物物證檢驗技術。所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確定了刑事技術在偵查、起訴和審判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刑事技術作為偵查工作的重要取證手段,介入偵查工作最早、時間最長。從勘驗犯罪現場開始直到最后破案,在立案、初始偵查、深入偵查、并案偵查和破案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起訴、審判活動中,運用刑事技術對與犯罪活動相關聯的各種物證進行鑒定,使這些無證成為可靠的科學證據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物證技術正是通過對其各個分支學科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以豐富的內容武裝刑事訴訟的工作者,使他們充分了解和掌握有關刑事技術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在偵查和起訴、審判工作中運用自如。正以為物證技術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聯,所以它適應并切合了不斷發展變化的犯罪手段,更便于打擊犯罪,這也符合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精神,使整個刑事訴訟過程邏輯嚴密清晰,完善我國依法治國的要求。在過去的一百年左右的時間里,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個人主義思想在其物質方面發生了巨變。有生產力解放出來的自由競爭生產關系成為了促進個人墮落的社會疾病。人們為了個人主義而摒棄了諸多集體思想,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財富被控制在越來越少的醒悟較早的精英手中,而政府為了順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也允許了種種不成文的特權予他們。結果政府和大公司在最高程度上融為一體,難以再割舍分離。也就為滋生腐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而在法律和刑事技術領域出現了專門針對經濟犯罪的偵查和檢驗取證工作。依法治國不僅僅是法律綱領上的治國理念,他更需要法律條款的落實和貫徹,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和展開,這樣才能讓綱領具有指導性意義,讓細化的條文對細節的司法程序和違法行為有約束力。所以,刑事訴訟法和物證鑒定的相關法律規定就是如此。比如,刑事技術下的筆記檢驗、印刷文件檢驗、偽造印章印文鑒定就在該領域屢立奇功。就筆跡鑒定而言,他的鑒定需要按照符合法律效力的鑒定方法和鑒定結論的客觀意見,需要符合法律的思維和邏輯為前提,從而才能談得上對物證鑒定技術的有效利用,否則不然。實踐證明,專業鑒定人員在不斷實踐中發現每個人的筆記不同,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由于在書寫技能與書寫習慣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每個人所具備的主客觀條件不一樣就形成了人們各自不同的書寫習慣,作為書寫習慣外部表現的筆跡當然也就因人而異,這就是筆跡檢驗筆跡鑒定的原理,同時也為刑事訴訟過程中的合法證據提供了法律效力上的依據。根據這樣有法可依、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律思維、法律程序與法律邏輯才能真正環環相扣地做到了依法治國,才是從頭至尾地貫徹落實好依法治國的方針,才是完全領悟到依法治國的精髓。所以依法治國、刑事訴訟法、刑事技術這三者看似關系不大,實則是缺一不可。第一者為后兩者提供了總體性綱領和指導思想,刑事訴訟法承接依法治國做出一系列細化的法律成文規定,也啟迪并規范刑事技術的運用與發展方向。而刑事技術在大綱領和細化的法律條文和法律邏輯指導下,在明確的方向上不斷迎難而上解決疑問,攻克難關、斬獲碩果。
二、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技術的現狀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規定: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看眼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住持下進行勘驗。檢查。第119條更加明確地指出: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這些規定顯而易見是開展物證技術工作的法律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說,刑事訴訟發明文規定與物證技術密不可分,兩者是指導與實踐的結合,是理論與驗證的交叉,是刑事訴訟法律賦予物證技術專門機構的權利,也更是相關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眾所周知,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他的存在是為了規定刑事訴訟活動的程序和規則。與時俱進地規范犯罪偵查的各個環節,為其提供法律依據,要求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每一個訴訟行為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規則辦事,如在物證技術的現場勘察、物證提取、物證檢驗、物證保存等都有較為細致的規定。既不能隨意改變,也不能為所欲為,當下的物證技術無論是明文規定或者習慣淵源都無一例外。
三、對銜接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技術的主體的辨證認識
刑事訴訟法猶如一個系統,而刑事技術是其子系統之一,毫無疑問要把這兩者聯系起來,其紐帶就是偵查人員和物證技術人員。刑事訴訟法系統的整體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刑事技術子系統的功能的局部完善,而想要達到整個系統的功能最大化最完整化,就得強調人的主體作用,調動和挖掘人的主觀能動性。傅雷曾經說:“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這句話至為深刻。人和法律都是在順境和逆境中同時進步的,順境的動力就像發動機必不可少,它激勵著整個刑事訴訟法律系統和刑事技術的進步,在程序中取得司法秩序的成功,在刑事技術中去的案件破獲的喜悅都是振奮人心的歷史主流,這一切主要歸功于司法人員、偵查人員和物證技術人員等。在我看來逆境更是一筆財富,丘吉爾如是說:人類在失敗中獲得的知識更值得發人深省。毫無疑問偵查人員和物證技術人員在司法活動中曾傷痕累累,在失敗和曲折中不斷總結失敗的教訓和經驗,這是順境所不曾積累的寶貴財富。法律人的成功需要保持個性的獨立,他是星辰閃耀著專屬的光輝,他是孤鷹彰顯著卓爾不凡承載著人生遠航,縱觀古今成功人士皆保有其獨立個性,不輕易拜倒在潮流世俗的腳下。佛曰,一滴水要使他永恒就把它放入大海。部分總是要依賴整體才能得以生存,但部分也有相對獨立性,每一滴水匯成的大海是蔚藍的,然而每一滴水又不都是無色的。
四、 案例分析刑事訴訟法在刑事技術的實際運用
案例:“張某28歲,男,因持刀搶劫致人死亡罪和販毒罪分別被判處死刑,最高人們法院對案件進行復核時,認為張某販毒罪的死刑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程序合法,但持刀搶劫致人死亡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遂對全案裁定不予核準,撤銷原判,發回重審。”這個案例上既有刑事訴訟法的程序規定,也有刑事技術的多處運用。首先在刑事訴訟法關于偵查方面的相關規定中我們可得知,為了確定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可以提取指紋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絕檢查,偵查人員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所以大部分對張某的定罪依據都來自于刑事技術關于指紋、痕跡的檢驗結果。本案兇器上的指紋和張某右手手指指紋完全吻合,兇器的形狀和痕跡與受害者被害的致命與非致命傷口完全吻合。張某長期居住的場所發現5kg白色粉末物品,經鑒定是我國所禁止且嚴厲打擊的毒品犯罪,這些都是刑事技術為刑事訴訟過程所提供的有力證據。刑事科學技術的勘察和檢驗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進一步有助于提高該案件在整個刑事訴訟法程序中的公正性和弘揚訴訟程序的威嚴性。
刑事訴訟的刑法執行機關監獄也離不開刑事科學技術的運用。我國的監獄就好比一個個鐵打的營盤,而罪犯就是營盤中流水的兵。從實際的可行性角度出發,監獄的在押犯處于相對較穩定的秩序和狀態當中,這也為采集DNA數據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使DNA數據庫在監獄的建立成為了一項切實可行的工作。與此同時監獄系統的DNA數據庫也可以通過聯網或其他方式及時地傳輸到國家其他需要罪犯DNA數據庫的系統當中。DNA數據是刑事科學運用得比較前沿的部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知道,隨著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創新成為發展中國家尋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徑。近年來,發達國家普遍改變了長期對科技發展的不干預政策,大幅增加研究經費,把爭奪科技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面對發達國家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中國更應加快樹立自主創新的信心與決心。DNA數據庫的自主創新,一是加強原始性創新;二是加強集成創新;三是在廣泛吸收全球科學成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充分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但由于罪犯的新增、假釋、保外就醫、刑滿施放等復雜多變因素。若公安或其他國家機關要取代監獄對罪犯的DNA數據進行統計,也必然要通過監獄系統作為其建庫的“橋梁”。那么其所消耗的警力、物力、財力、成本等相對于監獄系統自身對罪犯的DNA數據統計都會大幅度提高,并且在相對較復雜的工作環境和程序之下,DNA數據提取過程中的精確性、安全性和效率也會有所降低。而監獄系統自身在長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制度下,在監獄干警以其安全穩定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率的管理方法的基礎之上,則可以建立較完善的“提取、儲存并廣泛運用的監獄DNA數據系統”。所以從全面而符合我國當今國情的角度出發,監獄系統自主地對罪犯DNA數據庫的建立不但減少了國家財政開支和警力的投入而且更加準確、安全和高效,更可以長期持續地維持DNA數據庫的更新。可謂是以最少的消耗使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以最佳的方式保證了國家機關之間的工作協調運轉。刑事科學技術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的過程,還可以使刑法執行的到科學支持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彥吉,王世全.刑事技術學[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2]黃群,朱東風.刑事圖像技術的未來與發展[J].影像技術,2005,(02).
[3]伍志銳.論見聽資料的審查與認定[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03).
[4]孟建國.視聽資料檢驗技術方法的比較研究[J].警察技術,2004,(06).
[5]周艷玲.實施人犯辨認照相標準化的途徑[J].警察技術,2002,(0l).
[6]郝新華.犯罪嫌疑人辨認照相規則的修改與完善[J].刑事技術,2007,(02).
[7]余華,吳新原.數字圖像處理在尸體面貌辨認照相中的應用[J].政法學刊,2000,(0l).
[8]廖翔.刑事案件現場照相新特點及應對[J].警察技術,2007,(04).
[9]唐陽山.交通事故現場照相測量的打標定方法和程序[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0l).
[10]童冬生,王圣江.海上犯罪現場照相取證研究[J].凈月學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