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黎·穆塔里甫是20世紀我國杰出的維吾爾族詩人、劇作家、愛國主義戰士,其思想及創作深受俄蘇文學的影響,也是俄蘇文學對維吾爾現代文學影響的典型。本文立足于比較文學法國學派實證性影響研究,尋找作為“放送者”的俄蘇作家對作為“接受者”的黎·穆塔里甫的文學影響,具體表現在創作背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探究黎·穆塔里甫文學創作的時代價值和現實精神。
【關鍵詞】比較文學;影響研究;俄蘇文學;黎·穆塔里甫;創作價值
由于相似的文化語境、文學創作心理以及客觀世界等因素,20世紀俄蘇文學對中國文學和新疆文學影響深遠。黎·穆塔里甫是受俄蘇文學深刻影響的新疆少數民族作家的典型,路遙曾經在《人生》中說過:“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黎·穆塔里甫無論在創作背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等方面都深受俄蘇文學的影響,本文從比較文學實證性影響研究的角度論述俄蘇文學對黎·穆塔里甫創作的深刻影響,進一步探究其文學創作的時代價值和現實精神。
一
影響研究是比較文學最基本的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也是法國學派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范式。雖然在實際的文學影響發生時,情況比較復雜,但其奠基人梵·第根解釋道:“我們可以第一去考察穿過文學疆界的經過路線的起點,如作家、著作、思想,這便是所謂‘放送者。其次是到達點:某一作家、作品或思想或情感,這便是所謂‘接受者”。根據梵·第根的描述,文學發生的影響不再是飄忽不定、不可捉摸的,相反是有跡可循的。本文遵循比較文學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理論,試論作為“放送者”的俄蘇作家對作為“接受者”的黎·穆塔里甫的文學影響,其影響具體表現在創作背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等方面。
黎·穆塔里甫1922年出生于伊犁尼勒克縣,其父熟讀經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把黎·穆塔里甫送到伊寧市塔塔爾初級小學,1936年他又考入俄羅斯中學。在這期間學會了俄語,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并開始接觸蘇聯作家和社會主義文學,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以及馬雅可夫斯基等蘇聯作家的作品,嘗試進行文學創作。黎·穆塔里作為“接受者”可以說是主動的去了解這些“放送者”。黎·穆塔里甫中學畢業后曾在迪化(今烏魯木齊)省立師范學校讀書,1941開始在新疆日報社從事編輯工作。新疆雖地處邊陲,信息閉塞,但作為編輯的黎·穆塔里甫可以更早的了解到前方戰事,接觸馬列主義,這一階段也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下班后的黎·穆塔里甫不是在街頭演講就是在朗誦愛國詩歌,就連唱的也是抗日歌曲。這些經歷都造就了他詩歌中那種政治色彩鮮明,戰斗意識濃厚的特色,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也永不褪色。
二
20世紀的維吾爾文學正經歷著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黎·穆塔里甫不僅學習和繼承了維吾爾族古典文學的優良傳統,更離不開外國文學特別是俄蘇文學的深刻影響。“五四”后的新文化運動,中國的大量有志青年積極尋求救國真理,迫切需要了解國外情況,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更是直接受到俄國革命的影響,紛紛把目光轉向俄國,當然也轉向俄國文學。當時有很多文章評價和歌頌俄蘇文學,比如魯迅、郭沫若、巴金、茅盾,他們都親自參與翻譯俄國文學,是接受俄國文學的核心力量。黎·穆塔里甫雖然地處邊疆,遠離政治和文化中心,但是一直心系祖國和人民,且有著良好的語言基礎,俄國文學那種戰斗性的、哲理上批判的、政治上旗幟鮮明的特色正好激勵著年輕的詩人進行創作。
祁曉冰在《俄蘇文學對黎·穆塔里甫創作的影響》一文中也指出由于特定文化語境、相似的文化心理等諸多因素,使得黎·穆塔里甫主動地靠近俄蘇文學,而非被動的接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其實不只具有相似的創作背景,黎·穆塔里甫詩歌中的愛國思想和藝術特色也與俄蘇文學的影響分不開。
雖然黎·穆塔里甫于1945年和戰友們準備武裝起義時,因叛徒出賣被逮捕,9月18日他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年僅23歲。但他在監獄墻上寫下:這廣漠的世界對于我恰似一座地獄,萬惡的劊子手使我青春的花朵枯萎。《致人民》、《中國》、《五月——戰斗之月》、《戰斗的姑娘》、《給歲月的答復》和《冥想中的追求》等多部詩作都是這種戰斗精神的體現。在藝術形式上,黎·穆塔里甫的詩歌明顯受到蘇聯詩人普希金和馬雅可夫斯基的影響,特別是后者著名的“階梯式”詩歌形式——詩行的排列有規律地錯落成為階梯(樓梯、臺階)形而得名,又稱樓梯式詩、臺階式詩。20世紀20年代初,馬雅可夫斯基開始大量創作階梯式詩,以后他的詩作幾乎全部采用這種排列形式。因此,也有人稱階梯式為“馬雅可夫斯基式”。如《把未來揪出來!》節選:
計算好,考慮妥,看準了,就前進,哪怕是小事也要抓緊。共產主義不僅僅存在于,田地和工廠的汗水里。
這種“階梯式”的詩歌形式有助于加強詩的節奏感,能充沛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多用于題材重大,內容的時間空間跨度較大,篇幅較長的政治抒情詩。黎·穆塔里甫的《中國女兒——熱合娜命令三月之風》、《我們的買買提——為兒童節而作》、《解放的斗爭》、《致農民》等多部詩歌都采取了這種形式,從而更好地抒發激憤的愛國情和堅決的行動力。
三
黎·穆塔里甫作為21世紀維吾爾族非常有代表的一位詩人,肩負著維吾爾族文學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歷史任務,雖然從根本上他受本民族古典文學的影響更為深刻,但俄蘇文學對其影響也不容忽視,正是結合了俄蘇文學和本民族文學的精華,黎·穆塔里甫在其創作中始終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人民,不僅具有新疆少數民族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也是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疆少數民族文學自古多以歌頌愛情、描寫民俗為主,但他站在21世紀中國時代的前列,以詩為劍,自覺地描寫與時代進程、祖國命運休戚與共的作品,為人生、為祖國的詩歌創作使命使黎·穆塔里甫的創作在新疆社會發展的今天仍不過時,反而顯得熠熠生輝。
由于相似的文化語境、文學創作心理以及客觀世界等因素,20世紀俄蘇文學對當時的中國文學和新疆文學影響深遠。黎·穆塔里甫不僅是受俄蘇文學深刻影響的新疆少數民族作家的典型,更是維族爾文學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過渡詩人,他將政治和文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詩歌中描寫對祖國的摯愛,對人民的悲憫以及對黑暗腐朽舊社會的批判,創作價值和現實意義都非常深遠。
基金項目:伊犁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6YSYB14
【參考文獻】
[1] ﹝法﹞梵·第 根. 戴望舒, 譯. 比較文學論[M].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55.
[2] 曹順慶. 比較文學教程(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余 振, 編. 馬雅可夫斯基詩歌精(第2版)[M]. 太原: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10.
[4] 陳國恩. 俄蘇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5] 張世榮, 楊金祥. 黎·穆塔里甫詩文選[M]. 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1.
[6] 陳柏中. 永不凋謝的“青春花朵”——重讀黎·穆塔里甫的愛國詩篇[J]. 民族文學研究, 1997(09).
[7] 祁曉冰. 俄蘇文學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學的影響[J].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 2008(02).
[8] 祁曉冰. 維吾爾現代詩人黎·穆塔里甫與俄蘇文學[J]. 民族文學研究, 2010(04).
【作者簡介】
陳晨(1989—),女,漢族,新疆伊寧人,文學碩士,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