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教育部門加強了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轉變。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轉變,繼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探究性學習
現階段,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國高中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還需要教學者加強對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本文結合實際,對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所面臨的困難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系列的解決對策。
一、創設探究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使得高中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僅確保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還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基于此,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加強對探究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此為基礎,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相關教學數據顯示,只有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學生才能夠借助原有的知識,更好地學習新知。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體溫調節”一節為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生活事例為例,向學生提問:人的體溫在炎熱、寒冷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恒定,這種恒定有什么意義?一個物體溫度的高低由哪些因素決定?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受什么調節和控制?
通過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能夠迅速推動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并由此帶動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一般來說,在借助探究教學情境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解法展示體溫調節機制,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二、充分利用科學史進行探究學習
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高中教師可以借助生物知識的發掘歷程進行相關教學,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開拓學生的視野。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變”為例,教師在講述青霉素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借助青霉素的發現史進行教學。1928年,弗萊明在檢查培養皿時發現葡萄球菌遭受污染。基于這一發現,弗萊明通過試驗研究最終發現了青霉菌,并將其分泌物叫做“青霉素”。
通過向學生講解青霉素的發現史,讓學生了解到生物發現以及科學研究中科學家所具備的各項能力和精神。不僅如此,借助這樣的科學史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培養青霉素,繼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其對相關知識點的高效認知。
三、創設實驗情境促進探究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較高的作用與功效。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在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探索性實驗的重視,繼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讓學生置身于實驗情境中,獲取大量的直觀信息,并由此上升為理性認知。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新的知識,還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并掌握學習生物的方法。為了促進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好演示性實驗,還需要進一步對探索性實驗進行高效科學的設計,促使學生獨立、有序地進行實驗。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實現對思維的提升。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展開探究活動,在探究中獲得全面發展。
四、加強對新教學設備的運用
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促進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減數分裂”一節為例,學生在實際做作業過程中無法有效地對染色體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和研究。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演示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過程,從而讓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探究。事實上,新教學設備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的變化。
總之,本文主要分析了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探究性學習的措施:創設探究教學情境,充分利用科學史進行探究學習,創設實驗情境促進探究以及加強對新教學設備的運用。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我國的生物教學必將獲得長足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
參考文獻:
[1]張迎春,康曉媛.探究學習與高中生物課程的開發與教學生成[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16(2):117-120.
[2]錢樹人.高中生物課程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回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16-117.
[3]張鴻昊,史立平.影響高中生物教師探究性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