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斌
摘 要:在以“學為中心”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快樂化的體育教學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結合教學實例論述了初中體育快樂教學的三大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快樂教學;策略
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是,他們不喜歡上體育課。出現這一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以傳授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為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體育學習很枯燥。在以“學為中心”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化學習,進行快樂體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體育學習特點進行快樂體育教學。
一、創設生動情境,讓體育學習內容趣味化
體育學習內容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重要載體,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原本枯燥的體育學習內容情境化,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體育學習情境,有效“趣化”體育學習內容,從而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學習熱情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
例如,筆者在教學“直線跑、三級跳、爬越障礙物”這一內容時,為了避免直線跑、三級跳、爬越障礙物技能訓練的枯燥化,把這三項體育基本訓練內容整合到一個游戲情境中。在這個游戲情境中,首先讓學生“穿越封鎖線”,然后“跨過赤水河”,最后“翻過大雪山”,這三個游戲剛好對應直線跑、三級跳、爬越障礙物這三項體育項目。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封鎖線用跨欄圍成,赤水河設在沙坑,而大雪山則是跳山羊。通過整合把原本枯燥的體育技能訓練內容趣味化了,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可適當地增加挑戰性,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生動的游戲情境可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化的體育學習,從而有效激發他們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借助啟思問題,讓體育學習過程挑戰化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進行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具有思考性的體育運動中,學習主動性才能得到有效激發。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啟思型問題,通過啟思型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充滿挑戰性。
例如,筆者在一個班級教學“短跑”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問題:完成短跑需要經過哪幾個過程?每個過程需要注意什么?由于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思考性,學生很容易回答,并且對他們在課堂上的短跑練習也沒有多大意義。因此,在第二個班的教學中,筆者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途跑是短跑中最關鍵的環節,也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最體現水平的地方。你覺得中途跑要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短跑成績呢?”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思考性,能夠引導學生對短跑這一運動項目進行深入思考。于是,他們在練習過程中圍繞這一關鍵點進行猜想與驗證,體育學習效率十分高效。
可見,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十分重要,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才能讓他們的體育學習更有趣味性和高效性。
三、關注個性差異,讓體育學習評價激勵化
不同的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掌握的體育技能與體育運動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不能對所有的學生提出統一化的體育學習要求。評價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表現,并進行相應的評價,這樣,才能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才能有效激發每一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例如,筆者在給學生教學“籃球傳接球”這一內容時,首先給學生做了籃球傳接球的動作示范,并對動作要領進行了講解。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給他們分組,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樣就給每一位學生一定的體育學習空間,在組長的組織下開展了多種活動,有的小組組員之間圍成一圈,在搶斷球游戲中進行傳接球的練習;有的小組則在運動中進行傳接球和斷球練習。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相應的傳接球練習,筆者則根據他們每一組的運動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是對他們傳接球練習進行的反饋與激勵。由于關注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可以使他們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傳接球訓練,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可見,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體育學習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體育學習才能更高效。
總之,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快樂的體育學習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體育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生動情境,讓體育學習內容趣味化;借助啟思問題,讓體育學習過程挑戰化;關注個性差異,讓體育學習評價激勵化,通過這三大策略推進快樂體育教學的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