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暉
摘 要:學生對不同的情景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情景教學,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文從問題情景創設的原則以及問題情景創設的途徑兩方面進行研究,為小學教師科學運用問題情景教學提供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景;創設途徑
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情景,使學生在情景學習中對教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的原則
第一,遵循問題明晰度原則。問題情景的創設要有條理性、目的性,教師在創設情景時充分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障礙,并能控制一些突發情況。創設的教學情景以教學內容為依托,避免一些與教學內容完全不相關的情景出現在課堂中,以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的質量。
第二,遵循難度適中性原則。避免問題的難度過大或者過于簡單,難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使問題情景的創設失去意義。
第三,遵循和諧性原則。教師為學生創設情景后,在學生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不應經常打斷學生的思路,否則會影響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干擾學生思維的發揮。因此,教師要適度引導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思維環境。
第四,遵循生活性原則。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利用數學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途徑
1.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景
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例如,在小學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景:分別準備幾個鐘表,鐘表分別指示的時間為6點30分、8點整、11點30分,將鐘表順序打亂,教師走到11點30分鐘表位置時做出上課看書的動作,走到8點鐘表的位置時做出放學回家的動作,之后教師提問:剛才我的行為和生活中大家的行為一致嗎?學生紛紛否定了教師的行為,并按照鐘表上指示的時間,分別做出生活中相應時間自己常作的動作,學生走到6點30分鐘表時做出伸懶腰起床的動作,11點30分處做吃午飯的動作。通過創設生活問題情景,使復雜的數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創設問題情景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各有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創設問題情景,使問題情景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得以提升。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首先,教師針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創設如下情景:將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當作教學道具,擺在講臺上,教師拿出一百元的人民幣,“我想請大家幫我換成其他面額的零錢,大家想想該怎么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利用加法運算和生活經驗,開始探究問題,有的學生說“換成兩張50元的”,還有的學生說“換成100張1元的”,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充分掌握了教學內容。其次,教師為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設置問題情景,同樣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同時在講臺上擺出不同的商品模型——一盒雞蛋、一個西瓜、一塊黑板等,教師隨意拿出任意面值的人民幣,學生回答能夠買到哪些物品。在問題情景中,學生充分了解了不同面值人民幣的價值,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3.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
多媒體能夠將復雜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例如,在“對稱、平移、旋轉”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于圖形的變化掌握得不夠牢固,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一些圖形,并將這些圖形對稱、平移以及旋轉后的圖形都設計出來,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教師在播放過程中隨意展示兩張圖片,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變化圖形,并思考是怎樣變化的。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尋找答案,之后教師將圖形變化的過程慢速度播放,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問題。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并將問題答案生動地表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問題是推動學生探索與求知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科學的方法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感知問題,并主動分析與研究問題,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安永鶴.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吉林教育,2015(28).
[2]肖大艷.創設問題情景,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5(9).
[3]班樹峰.問題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