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萊蕪市萊城區口鎮陶鎮小學,山東 萊蕪 271100)
摘 要: 隨著影視資源課程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新的教學形態已經逐步形成,同時也說明現代化科技手段在教學領域已經產生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影視資源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開發和應用,旨在尋找出一條合適的道路促進這門技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應有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影視資源課程 教學研究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習階段。對于小學的教學目的,不同的組織和機構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小學教育主要是為學生將來的學業打基礎,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小學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要內容。綜合上述兩種觀點,筆者認為他們都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做深入的研究和解析,并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飲食資源課程正是這樣一種能夠引起學生廣泛關注的教學手段,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影視資源課程的研究背景
目前影視文化已經在世界上存在并發展上百年的時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21世紀的影視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繁榮和發展著,目前已經逐漸滲透到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影視文化不僅給人類的生活帶來重要的影響和改變,而且蘊藏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并將這些價值無形地傳播給受眾,讓廣大受眾在娛樂活動中接受中華文化知識的熏陶。對于社會熱點和新聞事件的傳播是影視文化的目的之一,這種對于新聞信息的傳播促使社會大眾認真思考某些現象及某種觀念,同時也是社會正能量的有效傳播途徑。
影視是集聲音和圖像等眾多因素為一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讓人們直觀、生動地觀看影視節目,這種充分利用人體視覺和聽覺的技術能夠很容易地獲得觀眾們的心理認同感。目前我國每年都在影視作品上投入上千萬的資金,并不斷地掀起受眾們觀看電影及電視作品的熱潮。將影視資源課程應用于小學生的教育上,通過影視作品的播放傳達給學生正確的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念,目前已經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將影視資源課程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2.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影視資源課程的價值
2.1利用影視資源課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一直倡導要以素質教育為主,并以此對學生學習做相應的創新和改革,并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效果。影視資源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學,能夠完全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學生提供直觀逼真的情感材料,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最講究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表達形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影視資源課程能夠將死板的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比起傳統的黑板式教學,小學生對生動的圖像更感興趣。它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教學效果得到增強。
影視作品中具有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及大量的信息資源,學生在接受這些信息的同時是對自身多種感官的一種刺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密度和容量會加大,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效率就會有所提高。
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開發影視資源課程,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是一種藝術創作的形式。在開發影視資源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堅持追求最佳的課堂教學效益為主要目標,在此基礎上可選取幾部與小學課文相關的影視作品充當教學資料,這樣就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由此文改編的電影《月球之謎》,并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讓學生觀看影片,讓學生事先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麗,在視覺神經的刺激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月亮有更深刻的認識。
2.2利用影視資源課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近年來影視行業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也會引入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源課程,并將其作為輔助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是近十幾年來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為小學語文影視資源課程的開發提供了可能。影視具有直觀性、開放性及趣味性的眾多特點,將影視資源與語文教學有效整合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無疑是十分方便和有利的。影視資源課程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堂結構,并且為了便于學生了解事物的特點和發展過程,直接縮短事物之間的距離,將學生的視覺、聽覺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他們開動腦筋主動學習。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白鵝》這篇課文時,有這樣一段文字:“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小學生由于閱歷較淺,不能夠體會到這段話的意思,這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鵝的影片資源以幫助學生對這段文字進行理解。先播放動物世界里鵝的步伐和姿態,這樣學生就會有直觀的感覺,然后播放京劇中凈角出場時的影片,讓學生注意觀察他們的步伐。學生在看過兩個影片之后就會在心里有一個比較,就能理解課文中關于鵝的有關描述,這種教學方法比教師的枯燥講解教學效果更好。譬如在學習《延安》這篇課文時,學生對于文章中描寫的窯洞是毫無概念的,因此也就無從知曉革命先輩們的愛國精神是什么樣的。教師在學生對革命情懷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讓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是非常困難的。影視資源課程的引進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延安保衛戰》這部影片讓學生看看窯洞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了解延安人們在戰爭年代的生活狀況。學生感受到什么是延安精神,接下來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2.3影視資源課程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在新課改中設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語言功底很薄弱,因此他們的寫作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寫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用文字表達內心想法的過程,也是他們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寫作能力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直接的關系,影視資源開發的課程中擁有大量的語文教學資料,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助上面的素材進行創作,同時也可以模仿影視材料中的一些語言和句子,然后加以靈活運用,長時間地積累下來,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在無形中有所提高。
與傳統的寫作訓練相比,將影視資料課程和小學語文的寫作訓練有機結合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和寫作形式。影視資源課程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清脆悅耳的聲音和色彩亮麗的圖像,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開發大腦,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迅速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難發現一些學生對于寫作存在恐懼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專家研究表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必須有與作文題目相關的感性表象,這里的表象既包括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材料,又包括學生在特定情形下所做的觀察與體驗材料。學生要獲得寫作素材必須事先對寫作內容有充分的觀察和了解,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才能寫出有深度有水平的作文。
舉例來說,教師讓學生以動物為題寫一篇作文,可以在學生寫作之前先播放一段影視資料,如《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影視資料課程,利用這些直觀、生動的動物形象開發學生心智,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最重要的是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讓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后根據影片中的情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這樣就會形成一篇有內容有思想的作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善于利用影視資源課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無疑是十分有利的,這種教學手段的應用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陶冶情操及開發智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生活處處都有語文氣息的存在,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和利用,就可以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鄭新麗.整合利用影視資源 激活優化語文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2]翁艷麗.語文課如何才能“專業”[J].語文知識,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