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正舉
【摘要】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及方式,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實踐活動
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新課程6條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程強調教學目標的具體和細化,而且更突出了教與學的過程性和數學的美學意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開闊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獲得知識技能,還要強調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強調對結論本質的認識,體現了學習者現實的學習過程、人的認識過程,也是對“雙基”內涵更為豐富、更為深刻的認識和要求。“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是新課程對能力的一個新要求,培養和發展學生懂得如何學會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根據問題的需要去閱讀有關書籍、選擇必要的參考資料,如何通過交流獲得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新課程定位于面向大眾的基礎課程,讓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這樣的定位適合面向全體高中學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高中學生發展對數學的需求,更好的發揮高中數學知識對所有高中學生的作用。
新課程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廣闊的學習時空:教師開放組織形式,如教學統計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單位、廠礦里各種生產情況、入口年齡分布情況等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開放教學內容,新課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如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等,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向家庭、社會尋找鮮活的數學內容,開放教學形式,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課前自學、嘗試練習、提出疑問、小組合作等不受限制。開放教學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機會,時刻關注并捕捉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進程。
一、選取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可操作性強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活動,是教師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是有其年齡段感興趣,做得了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活動中更好地積累經驗,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習情感,為今后更有效地學習打好基礎。
二、活動過程中要及時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完善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過程。再小的活動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經歷確定活動目標、內容——擬定活動計劃——組織具體實施——交流反饋評價等程序。在活動過程中,既要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又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還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失敗、嘗試了方法、體驗了過程,這就是收獲!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知識、能力方面的提高與發展。
三、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而不僅僅是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進行的合作學習活動。實踐活動的開展,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了解、關注,并試著去分析解決自己所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幼稚的,沒有意義的,而有些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解決的。但我們更明白,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不是只為了讓學生真正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更不是要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而是注重在關注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怎樣發現問題的,是怎樣思考并試圖解決問題的,在關注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學生的身心、情感、思維、態度都有了哪些變化。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自己,關愛生活、發展自己,這才是開展實踐活動的目標所在。新課程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時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知識不是脫離生活的各種練習,而是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再創造。情感體驗伴隨著活動的始終。
因此,他們敏銳的新聞觸覺,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良好的審美觀念等,展現了現代學生超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另外,在每次活動中,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在評價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知識的視野,了解斑斕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悅。
1.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它面向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在紛雜的世界里,學生是學生,教師也是學生。而在某些方面,學生比老師更富有想象,創新能力更強。這就意味著老師要向學生學習,讓師生關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認真反思,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形勢。
2.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作用的最大發揮,是為學生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展現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廣闊的空間。給學生信心,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師自己要虛心,不先入為主,不存偏見,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尊重學生個性,尊重人與人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而不能強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
3.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參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自覺地把數學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和態度,使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手中的工具,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社會價值,還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使知識得到升華。學生覺得,他們今天的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真正實現了愿學、樂學、會學。
四、綜合利用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綜合起來能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
總之,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應在知識應用中強調靈活應用的意識;不僅要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要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感悟學習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