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翔宇
摘要: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經濟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今結合身邊的經濟現象和高中知識,從多觀察周邊的經濟現象、做家庭中理財小主人,通過實踐培養經濟意識和多閱讀經濟書籍,把所學與經濟相結合三個方面對高中生自我自我經濟意識的培養進行探析,為高中生日后走向社會、獨立理財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 自我經濟意識培養 經濟現象 觀察 實踐
高中階段是由青少年時期向成年時期過渡的關鍵階段,作為即將步入大學生活,走向社會的年輕群體,具備一定的經濟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自我獨立掌控錢財的權利,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零花錢,使自己的財物各盡其用,具備初步的自我經濟意識,是每個高中生應該掌握的。
一、多觀察周邊的經濟現象,培養對經濟的關注度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濟現象,小到在周邊的小商鋪購買基本的學習用品,大到在新聞中看到的國內外經濟行情,都可以歸入經濟的范疇。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高中生,完全可以多對周邊的經濟現象加以觀察,來增強自己的經濟意識。例如在購買學習用品時,如果仔細留心就會發現,很多商家雖然出售的是同一款商品,但是出售的價格卻不盡相同,有些賣得比較便宜,有些賣得比較貴,一般在學校周邊的商品價格較之一些離學校較遠的地方價格比較高,相同物品買的多比較便宜,買的比較少價格就比較高等等,這就告訴我們,在購買物品時要學會貨比三家,如果不著急使用的話,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定期的需求,去文具批發市場,統一購買文具,這樣就會節省出大約一般的錢來使用在其他地方。此外,除了這些簡單的生活中的經濟學,多看看國家的經濟大勢并勤于思考也會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例如一般國家經濟態勢良好的時候,股市行情一般都比較好,而國家經濟危機的時候,身邊的股民個個垂頭喪氣,股市十分低迷,通過對經濟新聞的了解,可以輕松的對周邊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合理解釋,也能從觀察中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
二、做家中理財小主人,通過實踐培養經濟意識
任何只是都離不開實踐,經濟意識也是一樣,如果不進行實踐 ,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掌握的經濟知識是否正確和有用,也不能真正的對經濟產生興趣。為了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可以在學習之余主動當一個月家中的經濟管家,把父母用于生活的錢交由自己合理支配,在實踐中了解身邊的經濟現象。例如父母給自己一家三口的生活費是3000元,作為高中生,可以把這些錢分成幾個部分,其中2000元用于采買日常的食品、用品,500元用于繳納家里的煤氣水電費等各項費用,其他錢用于靈活機動,然后根據各部分的資金不同,決定家中購買物品的檔次,通過具體的采買活動了解當前的物價行情,為將來進入大學,獨立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用自己攢下的零用錢在父母的指導下,理性的購買理財產品或這存入利息比較高的銀行賬戶,通過對錢財的管理,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同時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在理財的實踐中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
三、多閱讀經濟書籍,把所學與經濟相結合
現在無論是互聯網上還是實體書店中都有很多的經濟學類書籍出售,比如《富爸爸,窮爸爸》、《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經濟學創富課》等等,這些經濟學類書中都是從身邊的經濟現象出發,對于一些經濟常識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讀來非常有趣味性而且對于初學經濟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通過對這些經濟學書籍的閱讀,可以在潛意識中使自己的經濟意識得到培養,在平時的購物和交流中,不自覺的運用一些經濟學理論,在資金使用上追求“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高中生也可以通過平時課堂上所學來應用到身邊的經濟現象中去,例如數學中的統計學、概率問題和一些函數等都可以應用到日常的購買中。由于很對物品的價格都是浮動的,尤其是要在網上購買的物品,在我們想要購買一款價格昂貴卻十分喜歡的東西時,就可以通過統計學原理對這個物品在一定時期的價格做一個統計,記錄下這個物品每天的浮動價格,然后通過統計中得出的數據計算出這個物品的平均價格,在商品一旦低于平均價格時在考慮入手,通過數學知識和經濟的結合,使自己獲得經濟利益。像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把日常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經濟中,不僅可以算出何時購買物品更加劃算,還可以了解到身邊的商品價格是否合理、每樣物品的實際價值應該是多少等等,在所學知識和經濟頭腦相結合中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
綜上,本文通過身邊的經濟現象加以闡釋,對如何培養自我經濟意識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其實經濟學是一門十分接地氣的學科,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所以只要我們能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多想、多比較,就一定會使經濟意識在頭腦中扎根,為日后理財和從事經濟類行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金林.強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J].消費經濟,1992,(02).
[2]劉楊毅.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經濟意識研究[D].魯東大學.2014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