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德梓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達到很高的效率。在我多年的教學中,深切感到“學困生”是制約課堂教學高效、全面教學成績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皩W困生”是指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幾十年的教學中發現,造成這些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一是,自身進取心不強,有惰性,有自卑感,性格郁郁寡歡。二是,基礎知識能力差,在知識的鏈條中有斷層。三是,不愿和別接觸,合作能力差。四是,有個別學生由于先天造成的智力低下,理解力和認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由于這些原因造成了他們在學習上的差異,比優秀的學生“慢半拍”,成了全面提高成績的“老大難”。
學困生是在一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其特征大都表現為上進心不強,安于現狀;在學習上不夠積極,不夠主動,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敢自我表現,情緒不飽滿,甚至低落。這是很多教師感到頭疼、棘手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采取了“以‘退為進,循序漸進,有所作為,全面提高”的策略。即: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有坡度,簡便易答,作業設計少而靈活。并且通過這些“精巧”的作業,起到“引領”和“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樹立起了“我還能行,還能學好”的信心,使“學困生”在學習中不再學習困難”,學習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 課堂問答巧提問
提出的問題淺顯,易于回答,有“拋磚引玉”的作用。提出的問題緊貼課文內容,有利于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知識的掌握。提問的巧妙,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我在教學《竊讀記》一文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讀書才叫竊讀?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談談你真實的感受吧!”學生聽到這樣的提問后,在下面小聲紛紛議論起來,這一提問猶如一塊石頭投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千層浪。顯然,這樣的提問,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深處,立刻喚醒了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回憶。是啊,什么樣的讀書才叫竊讀?這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再如:在教學《用心靈去傾聽》一文時,開始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用心靈去傾聽?什么樣的事情得用心靈去傾聽?你們想知道嗎?學生通過“心靈”二字似乎感悟到文章寫的事情非同一般,急于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紛紛讀起了課文,以此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2 課堂作業巧設計
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的問題簡單,有坡度,難易適度,有引領作用。例如:在教學《撈鐵?!芬晃模蚁认驅W生簡單介紹了文章的內容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當時在事發現場,你們會想出什么樣的辦法,把這只鐵牛撈上來呢?為了讓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敢于創新。課堂上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根據水的浮力說出了自己大膽、奇特的想法,有的學生想的辦法非常巧妙。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智慧得到了提升。語文教學課堂問題的設計,不能單純停停留在課堂情節的重復上,而應給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使學生能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上。這有這樣才能才能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功能。特別是對學困生來說,課堂上問題的設計,既要有難度,也要有坡度,如果提出的問題太難,超出了他們自身的“能力”,這部分學生往往是“望難興嘆”,面對“深奧”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這樣不但不能提高學習的成績,反而會及大地的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有坡度”指的是提出的問題,能夠起到引領的作用。當這部分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回答出來,并且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感覺到自己“也能行”,使他們那種“我不行,我不會”的自卑感就會漸漸地消失,他們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地提高。久而久之,他們“頭上的”那頂“學困生”的帽子自然而然地就摘下來了,心的陰影就會被知識所驅散。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制約全班成績的“瓶頸”也解決了。
3 小組合作任“要職”
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我在班內讓他們擔任學習小組內的“組長”,讓他們負責小組內的學習活動。譬如:每個小組長要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一切事物,包括:小組學習的內容,小組活動的地點,小組活動總結。開始他們缺乏自信,不敢在學習好的同學面前展現自己,經過我的多次鼓勵和協調,這些學生才敢擔當起了小組長的“重任”。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教師的疏遠、冷淡或嫌棄都會傷害到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喪失使他們喪失上進心。差生往往會自卑、焦慮、缺乏自信,從而就會形成行為退縮,想與人交往,但又怕被拒絕、嫌棄的態度;想得到別人關心,但又采用眾多回避、防御機制。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信心等的培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提供機會,例如上課發言,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有坡度的問題,讓學困生先發言,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和喜悅。要給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機會,要讓他們有歸屬感、成就感。每個學困生都有不少的缺點,不能讓學困生總是籠罩著一種不自信的態度,覺得自己都是缺點,甚至是一無是處,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的心里有陽光,感到溫暖,只要他們有了學習上的信心和需求,進步也就會隨著知識的提高而提高。
4 課外作業少而精
作業設計要有所區別,“少”為“退”,“退”是為了更大的進步。
“少”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讓學生有了“玩”的時間。在教學中,我為了照顧后進生,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兼顧后進生,做到“少而精”、“難易適度”,做到“優、中、差”兼顧,抓“兩頭”,促中間。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抓住了優等生和后進生,課堂效率就會大幅度的提高,班級的學習成績就會大幅度的提升。
“退”是為了更快地進。對學困生來說,只有從淺顯的、最基本的知識入手,才能打好、夯實學習的基礎,才能使他們在知識的學習月積累上“更上一層樓”。如果只是為了“考個好成績”,進行揠苗助長,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如果在學習中“逼迫”他們與優等生等齊劃一,進行“強化訓練”,他們學習到的知識猶如空中樓閣,只能是曇花一現,因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缺少了基礎知識的支撐,學到的知識成了“無源之水”。只有“為有源頭”,才能會有“活水來”。
總之,面對這些“學困生”,教師不僅充滿信心,有所作為,有耐心,有包容之心。只有如此,才能揚起他們在學習上的風帆。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高效,教學成績才會有大幅地的提升。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