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納稅實務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旨在對納稅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初步嘗試。
【關鍵詞】納稅實務 應用型人才 教學改革
2017年伊始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明確強調了加大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比例,為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響應國家規劃,筆者所在的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作為專科院校也正在舉全校之力積極準備申報升格為應用型本科院校。
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勢必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筆者以《納稅實務》課程為例,對我校的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初步嘗試。
我校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會計專業開設了《稅法與稅務會計》課程,54學時,其中理論課為36學時,實踐課為18學時。該項設置明顯不能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其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為2:1,實踐教學力度不夠,而且總學時的設置也明顯偏少。據筆者對類似高校的了解,很多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是先設置了《稅法》作為專業基礎課,后續再設置《納稅實務》或者《稅務會計》等課程。而我校僅僅設置一門《稅法與稅務會計》,54個學時既要完成稅法知識的教學又要講授稅務會計的知識還要進行課程的實踐教學。如果考慮上法定節假日放假的因素,連54個學時都難以保證。顯而易見,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得不改。
針對舊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弊端,我校會計教研室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考慮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因此,我們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強化了實踐教學的比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達到了1:1,而且在總學時的設置上增加到了64學時,即理論課和實踐課均為32學時。同時為了突出課程的應用特性,我們將課程名稱改為了《納稅實務》。由于課程結構體系對學時學分的限制,且《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已對稅法知識進行過簡單介紹,再考慮到高職層次的學生稅法知識適度、夠用即可,因此我們最終沒有增設《稅法》課程。
在教學內容設計層面,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新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則以企業涉稅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作為出發點,要求學生熟悉整個業務流程,能在企業復雜的經濟業務中找出有效信息,準確地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同時,將近年來稅制改革的新進展以及教研成果引入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要求是:學完該門課程后,針對某項經濟業務,學生能夠準確判斷應納哪種稅或哪幾種稅,能夠正確計算應納稅款并能夠按時地準確地進行納稅申報。在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注意要以填寫納稅申報表為教學的核心,而不宜以應納稅額的計算為核心,納稅范圍的確定應該以原始憑證為基礎而不能以觀念上的經濟業務為基礎。
教學方法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法難以達到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必須綜合采用案例教學、仿真環境教學、任務驅動教學、項目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項目教學法的操作,以各個稅種分專題分項目實施,首先導入項目,然后按照“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確定——××稅稅款計算——××稅賬務處理——××稅納稅申報”的工作過程實施任務驅動,下一步是學生按此工作過程進行操作,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最后通過反復訓練、課后輔導不斷深化,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因素。就筆者所在的院校而言,《納稅實務》課程組有專任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助教1人。6人中“雙師型”教師5人,雙肩挑教師4人。雙肩挑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行政工作,從事人才培養的精力難免會被繁瑣的行政工作分散。再者,6名專任教師中5名均為女性,二孩政策的放開勢必影響這些教師的生育選擇。考慮上部分教師產假,部分教師雙肩挑只能承擔有限的教學任務,目前我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呈現嚴重缺乏的現象。由此可見,我校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存在職稱結構、性別結構嚴重不合理,低職稱教師扎堆,師資隊伍缺乏梯次。盡管存在“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傳幫帶制度,但是缺乏激勵機制,制度執行大多流于形式。“雙師型”教師的認定也主要依據雙證書(教師資格證和專業類職業資格證書)。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本專業行業的一線實踐工作經驗。沒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教師自然無法培養出合格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要求每個青年教師都要下企業鍛煉。但是,鍛煉的企業需要教師自己聯系,這就只能依托教師個人的人脈關系,也不利于學校的監督管理。此外,納稅實務這樣的實踐鍛煉,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機密,企業一般不會輕易讓外人接觸。
我校《納稅實務》課程有2名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他們是來自企業的技術骨干,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實踐教學由他們來開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然而,由于企業工作繁忙的原因,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幾乎僅僅是掛名而并未參與教學活動。
鑒于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結合我校教師隊伍存在的以上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創新合作模式,比如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者稅務師事務所等企業合作,出資入股,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學校為企業提供培訓場所、智力支持等服務,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兼職教師等支持。
二是制定合理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標準。要求每位教師至少到本專業行業的一線完成至少兩年的實踐工作,實踐結束后再通過企業的實踐考核才能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證書。
三是大量引進雙師素質的教師。建立有效地激勵機制,對“雙師型”教師在工資福利上予以體現,在職稱評審上予以一定的傾斜。
四是建立完善的“雙師”培訓制度。包括職前的專業訓練和在職的繼續教育。
參考文獻
[1]徐田強.校企“雙向實景融合”理念下《稅收實務》課程改革探討[J].財會月刊,2012,(4).
[2]周艷,石旭齋,李育澤.稅收學課程SPOC教學探索與實踐[J].財會月刊,2016,(33).
作者簡介:黃潔(1981-),女,漢族,云南麗江人,任職于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稅務會計、資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