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芳
摘 要:小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指導小學生寫作從小處入手的策略歸納為五點:小角度選材;多留心觀察;重細節(jié)描寫;勤積累練筆;抒真情實感。
關鍵詞:小學;寫作;指導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老師和學生感到最頭痛的事就是寫作文了,寫作是小學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不豐富,積累的語言文字有限,知識面很窄,常常在寫作文時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記,無物可描……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為了考出高分,為了家長的期望,為了迎合閱卷老師的評判標準,不得不編造作文,甚至是背誦優(yōu)秀作文,致使學生的作文輕而易舉地落入假、大、空的“圈套”,不能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針對此種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有意識地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讓學生的寫作從小處入手的策略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小角度選材
選材的角度是作文構思的著眼點,選擇合適的視角對于學生寫作至關重要。大多數(shù)學生都覺得寫作一定要寫感天動地的大事,他們選材的角度往往聚焦在救人、搶險的大事上,由于缺乏實際的體驗,這些事寫出來通常是“假、大、空”。而跟學生朝夕相處的都是平凡的家人、老師和同學,經(jīng)歷的也無非是無足輕重的瑣事,怎么能寫出新意呢?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瑣碎的凡人小事入手,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如《我尊敬的媽媽》一文就應該抓住媽媽在生活中對“我”的關愛來寫,可以是為“我”夾菜的細節(jié),也可以是晚上為“我”蓋被子的小事,甚至是一句叮囑、一個眼神……這些都是學生親身體驗的小事,寫出來的文章感情真摯,頗有生活的意味。
二、多留心觀察
多留心觀察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前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努力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生活空間廣闊而充滿詩意,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多留心觀察豐富多彩的生活,仔細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絲一縷,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點滴變化,進而加以感悟、提煉、貯存,把留心觀察得來的東西作為寫作的好素材。
三、重細節(jié)描寫
每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細節(jié)的支撐,成功的細節(jié)就是作品優(yōu)秀的標志,通過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可見,細節(jié)描寫屬于文章中的傳神之筆。細節(jié)描寫包括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景物及事件過程的詳盡描述,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行諸于精煉的語言文字,讀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最能震撼人心的“特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一定讓學生注重細節(jié)描寫,爭取讓細節(jié)描寫為文章增色添彩。
四、勤積累練筆
積累練筆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寫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這要靠學生長年累月的積累訓練。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中善于積累好詞佳句,梳理自己閱讀的感受,努力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書寫讀書筆記,養(yǎng)成勤思考、多動筆的好習慣。平時要督促學生記日記或片段練筆,小練筆因其短小精悍、靈活自如、妙手偶得的特征深受學生的喜愛,無拘無束的勤寫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只有多寫,才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
五、抒真情實感
寫作最基本的要求:說真話,要讓學生敢說、愛說、想寫、愛寫真話。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應該是真實的,表達真情實感的。小學生寫作也應是學生的真心流露,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才是最美的,很多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為了迎合閱卷老師的評分標準,總是為學生套上很多華麗的枷鎖,刻意地要求學生套用優(yōu)美的語句、華麗的辭藻及修辭手法等,致使文章華而不實,不能真切地反映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對寫作毫無興致可談,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其后果只會適得其反。其實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說真話的語境,用一顆寬容、欣賞的心來看待學生的肺腑之言,做到真正地放手,讓學生敞開心扉,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寫作空間,讓學生的思維信馬由韁,愜意地徜徉在寫作的天地里,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努力讓學生做到說真話、吐真情、抒真意、寫真我。
我在教學寫作過程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寫作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多從小處入手,寫真實的屬于自己的文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練筆,敢于抒真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參考文獻:
[1]葉丹.如何指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2]劉桂芬.指導農村小學生寫作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