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生活當中語文隨處可見,生活是語文的來源,為了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教師要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的語文,記錄生活中的語文,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要將語文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教學效率
教學當中我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運用到語文課堂當中,運用生活實踐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中脫離出來。
一、在生活中挖掘語文
小學生因生活經(jīng)驗不足,很多認知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中的知識來給學生進行講解,用生活中的好與壞來告知學生其中的道理,甚至是做人的道理,要學生將生活中得來的知識積極地運用到語文學習當中。如:下課期間孩子們在操場上愉快地玩耍,但畢竟孩子就是孩子,不會太注意身邊潛在的危險因素,奔跑時兩個孩子相撞,小的學生可能會被撞倒,這時有熱心的同學會將這個學生扶起,并送回班級等等。這時老師就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此事進行討論,讓同學們踴躍地發(fā)言,告訴老師這個幫助他人的孩子,這么做對不對,對在哪里,經(jīng)過這件事之后我們該怎么做。經(jīng)過一系列的發(fā)言和討論之后,老師要歸納和總結,告訴學生,這個孩子身上有著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們要做像他一樣的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等等。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寫一寫身邊像這樣的小事,寫一寫自己或其他學生樂于助人的事跡,事后老師要把優(yōu)秀小作文評選出來貼在墻上供學生參考與學習。
二、拓展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視野
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文章,但與孩子們的認知卻是有一段距離的。學生與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所以有些文章理解起來就枯燥費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有些學生失去了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文章的含義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查閱資料,對作者人物簡介得以了解,更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了解,這樣學生才會明白作者要表達的含義。查閱資料只是我們了解作者和文章的一個途徑,我們還可以找相關的視頻資料來對作者和課文進行了解。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在孩子早上洗漱、吃飯時播放廣播,讓他們對我們當前的政治和新聞進行了解,雖然有時他們會對這些話題不感興趣,但長此以往,必會在他們心中留有對這些話題的印象,對以后的學習做積累,亦可做以后作文的素材。
三、生活化情景教學
生活化情景教學也是現(xiàn)在教學方法當中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我們也要把情景教學方法有效地運用到語文的教學當中。當我們在學習景物作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到校園中,讓學生仔細觀察花草樹木,仔細觀察校園中的每一角。我們還可以邊走邊對學生進行講解和提問,這樣,走在操場上找題材,走在操場上找靈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感到新奇,也會積極地去配合老師,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帶上紙筆,遇到自己認為可寫的事物記錄下來,作為一個積累,這樣真實地處在景物之中去寫作文要比坐在教室內空想要有效得多。我們不但去操場,教師更要創(chuàng)造機會,帶領學生去參觀更多的地方,比如說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公園等等,生活當中不缺乏素材,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素材的眼睛,我們要教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事物。
四、教學環(huán)境生活化
小學生是活潑的、向上的,他們不應該在四面白墻的教室里學習,這樣的環(huán)境缺乏天真童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我們要認真地布置教室的每個角落,我們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甚至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我們可以找那些善于繪畫的孩子在教室后邊的黑板上畫上他們喜歡的繪畫,也可以把字寫得好的作業(yè)粘貼到學習園地當中,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班級的窗臺擺上孩子們喜歡的花,不但美化環(huán)境,還可以讓孩子們隨時隨地地觀察花的生長過程,這不是又一個很好的學習語文過程嗎?一舉兩得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我們要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化。
綜上所述,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要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化,使其學習不再枯燥單一。生活化教學為我們的小學語文學習注入了活力,生活化學習使我們的學習方法得到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視野得以拓展,更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他們的語文知識做了大量的積累。長此以往,對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會大有幫助,對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會奠定基礎,為將來的中學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我們要堅持不斷地去探索和開發(fā)生活中的語文,使我們的小學語文生活化。
參考文獻:
[1]措姬.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大觀周刊,2013(6).
[2]董振紅.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淺析[J].軟件(電子版),2015(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