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玲
摘 要:由于時代的不斷進步,小學科學課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而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改變是從多方面發生的,雖然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內容,但是目的卻是統一的,都是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能力。但是許多小學科學課教學效果卻不顯著,因而如何提升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效率也成為當下一個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學效率;創新思維
由于小學教育中新課標的發布,使小學科學課的教育方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教師應該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能夠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同時教師還應該提高小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并利用興趣來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從而也能提升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提高科學課教學效率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比較提倡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知識學習同時發展,因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注意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只有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才會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三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對事物具有濃厚興趣的階段,因而他們對動手操作都是感興趣的,教師應該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他們不斷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科學課中有這樣一個內容,在學到水的狀態時,教師能從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現象進行講課。教師可以通過進行分組讓學生交流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水為什么會有固態、液態、氣態這三種不同的狀態?水蒸氣不是氣體嗎,怎么會是水呢?當然也可以說出現實中的一些例子,如,冬天水結冰后成為固體,春天冰融化后又成為水。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進行討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討論能夠體現出培養小學生創新性思維的作用。
二、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在小學的科目中,科學課只是一門副科,雖然不如語文、數學那般重要,但是科學課中卻有一些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好動好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小學生也不例外,在遇到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時,喜歡直接動手操作。因而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各種需要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全面調動自身的感官系統,視力、聽力、協調力等全面配合。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僅讓他們更加喜愛這門課,也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喜歡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通過游戲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在科學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一些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會使教師更易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如可以開展一些泥塑、剪紙、折紙等游戲,這些游戲雖然簡單卻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還會引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好奇心。教師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課的教學,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引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注重對事物的觀察,提升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在小學的科學課上,要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注意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只有學生能夠注意到周邊的一些事物并且認真地觀察,才能在此基礎上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利用這一方法來培養學生興趣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細細的觀察,還要激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讓他們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觀察事物。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為學生將來學習科學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使教師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觀察螞蟻時就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螞蟻雖然小,卻不影響學生的觀察。有的學生會從螞蟻雖然小,卻可以扛起比它們重許多倍的東西這方面入手觀察;有的學生可以從一只螞蟻的力量雖然小,但是它們卻非常團結,團結起來的力量很大這一方面入手;有的學生可以從螞蟻走很遠的路但卻不會迷路這一方面入手去觀察。通過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可以發現許多不一樣的內容,這些內容有可能是你之前從未想到的,而通過這次的觀察可以激發你以后對觀察的興趣。可以說,只要學生能夠用心去觀察,都會有收獲。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也會使科學課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最大作用,根據學生的特點,找到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并且根據個人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有計劃的教學。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對科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小榮.略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教學效率[J]速讀(上旬),2015(8).
[2]吳安.新課改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5(Z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