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本身的問題暴露了出來,而對于這些問題教學者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設計,而北師大教材相較于其他版本教材更新更快,應用范圍更廣。2014年新版教材更加生活化,注重學生學習的實踐,同時將課程知識點通過更加簡單的實驗性操作展現在學生面前。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諸多教學者與受教者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實踐;課程創設
一、北師大教材實驗課堂特點
1.“以人為本”的編排理念
新北師大教材將知識點以由易至難、螺旋式上升的方法編排,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將整個學習變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融合生活元素,圖文并茂
在教材中各個知識點都會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同時知識點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起到強化更新學生對生活概念的認知,更加利于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
二、現階段課堂實踐的不足
1.小學數學教師自身的專業性不強
教師需要對舊知識進行合理整合,對新知識合理運用,始終保持數學知識的充沛。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教師通常由師范院校走出,而在學校學習的多數為理論知識,是對于教學方式的深化,因此在教學方式上的正確認知和理解不能及時更新與時俱進。
2.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單一
現今實踐課堂成為社會關注點,而北師大教材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可是由于受到教學者綜合素質的影響,即使教材注重學生本體化教學,教學融入生活,融入實踐,卻無法挽救課堂的枯燥。在教育方面教師為施教者,所以對于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課堂的把控能力至關重要。而現階段小學教師缺乏的也是這幾個方面。
3.無法把握正確有效的引導手段
如何把握正確的引導手段,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洞悉人心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心理做出綜合評估,因材施教,而現階段小學教師無法有效和適當地進行學生的課堂引導。
三、實踐課程的創設
1.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加入生活元素
教師需要在平時上課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薄弱點,結合實際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清楚學生的學習心態與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生活中接觸的東西,以結合學生生活所見和學生特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數學教學的案例。
比如在教材里安排了“小數的意義”這個主題,如何能夠把其范圍擴大?生活中小數點隨處可見,比如錢、身高、面積、重量等等。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先讓學生了解小數點的部分生活實例,然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以便學生在自我思考和交流互動的同時深化知識點。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保護學生的奇思異想,肯定學生的想象力,以鼓勵的方式改善學生的想法。
2.以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
游戲通常伴隨著每一個學生的童年,所以游戲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經常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小游戲還利于知識點的深化。
在這里我們講一個分物游戲,教師可以帶一些禮物到課堂上,因為沒有足夠的禮物,所以只能分給女生或者男生,問問同學們怎么辦?這時學生可能會說猜拳或者擲硬幣等等。如果學生多數選擇猜拳的方式,而沒有同學提出異議,這時的教師可以提出“這種方式是否公平”的疑問,自然有學生也會響應這個疑問。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男生女生分組進行實驗,并記錄各組的成績;最后如果每組比對下來男女輸贏比例一樣,那么就可以得出結論這種方式是公平的,為什么公平呢?無論你出哪一個,輸或者贏的概率終究是50%。教師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后對其他的方式進行實踐,觀察其是否公平,為什么公平或者不公平……以游戲為依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根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增加實踐活動的開展
學生的數學學習主要集中在學校教室中,所以教師可以定期設計一些校外活動,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商店、科技博物館、地方實驗室,從中了解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博物館之旅,甚至可以帶上學生家長,讓博物館解說員為學生講解數學的發展歷史,數學的應用……讓學生在新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體驗不同學習方式的樂趣,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同時還能增加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4.課后的反思與評價,不斷改善教學方式
(1)及時與學生溝通,搜集學生建議
學生為受教者,學生學習的態度、動向和成績證明了教師的課程是否真的被他們所接受。在課堂中教師要多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和學生成為朋友,成為知識的伙伴;課后要不定期與學生溝通,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交流,首先詢問近況如何,聊聊學生的興趣愛好,最后再切入主題。
(2)從自我角度,提高實施課程的能力
教師在總結的時候可以從幾個維度進行評估:首先是教學是否準備充分,其次課堂的活躍度,然后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程度,最后可以評估下課堂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與實際生活和教學緊密結合。從這些總結中尋找不足的原因和以后所注意的事項。
(3)聽取資深教師或同行的有益建議
教師可以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聽自己的課,搜集反饋意見進行總結,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積累教育教學經驗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閱讀與數學教育相關文獻
學習關于數學或者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或文獻,幫助自己接受新知識,將有效的途徑融合入自己的課堂,同時學習心理學的知識有利于對學生心理狀態的了解和洞察。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風潮下,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和發展性,除了專業培訓之外,最需要的是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總結評估,同時多角度、多途徑積極地引導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實踐知識的地方。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總結,做到與學生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宋運明.我國小學數學新教材中例題編寫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4.
[2]楊惠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