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喜愛
摘 要: 英語閱讀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思維品質提升更是急不得,她孕育于每一節精彩的課堂教學、每一次靈動的設計提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而思維品質則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品質有很大的可持續發展與探究空間。本文針對初中英語閱讀課思維活動現狀,論述了思維品質提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思維品質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 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 提升策略
一、初中英語閱讀課思維活動現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閱讀教學成為應試性教學,閱讀活動成為一個辨認文字符號、字面直譯的過程。閱讀課的語言思維功能和品質提升功能被弱化乃至于邊緣化。某些教師對文本解讀的角度不全,任務設計局限于文本表面信息的處理,對文本主旨、文本體裁結構、文本語意的分析缺乏,對文本語言挖掘不深,篇章邏輯的概括性任務較少。某些教師問題設計的梯度不高,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只以信息提取為主,忽略了問題設計的鏈接性和遞進性,更忽視了預測、推斷、概括、創新、探究、質疑等思維活動,使閱讀的思維含量大大降低。
二、思維品質提升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某些學生的閱讀效率不高,除了自身知識水平、語言素養低等因素外,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學生的閱讀思維沒有被激活,或被激活程度不高。如讀前的思維訓練活動不夠開放,容易出現“冷場”;讀中的思維訓練活動不夠深層次,多層次探究難以執行;讀后的思維訓練任務設計缺乏個性化思考和見解,學生的critical thinking難以提升。由此可見,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閱讀中的品位和創新,要有足夠強大的思維力支撐,才能有效實現。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升,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舉足輕重。
三、思維品質提升的有效策略
閱讀教學是思維發展的源頭,而思維品質則是閱讀的靈魂,任何脫離思維的閱讀都是“偽閱讀”。在平常閱讀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提升閱讀的思維品質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升進行了探究。
(一)全方位解讀文本,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性。
細節是鑄就品質的關鍵,教學中的細節往往是構思與設計的精彩之處,也是課堂上令人難忘的地方。因此,教師要多角度地解讀文本。1.解讀標題和圖片,推測文本的主題。2.解讀文體,了解文本的體裁特征。3.解讀策略,培養閱讀技能。4.解讀語言,欣賞文本的精美表達。5.解讀語段,推測文本的語義邏輯。6.解讀結構,理清文本的脈絡意圖。例如,在教授“Go for it”九年級第二單元閱讀材料“The Spirit of Christmas”時, 筆者在PPT中先呈現出標題“The Spirit of Christmas”,問“Whats the true meaning or spirit of Christmas?”,讓學生暢所欲言,激活學生思維。然后呈現出圖片,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通過這個問題的設計,全體同學對文本有了初步了解。再問“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We can know main ideas through the pictures, the first sentences and the title.),培養學生讀前預測的思維能力。第二步快速掃描文本,回答“What kind of text is this (文本的體裁)?”,快速閱讀,發展學生的概括推斷思維能力。第三步拋出策略指導——INFERRING(This means you have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to get the meanings that are not clearly stated in a text),再讓學生細細品味文本,對文本的語義、語段、內容進行講解、梳理,欣賞文本的精美表達,劃出他們喜歡的優美句子,最后讓學生歸納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文本結構)。通過多視角、多側面、多因素、多向度的細節解讀,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細節,推測語義邏輯,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性。
(二)巧設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閱讀的深刻性和廣闊性,體現在對文本背景和作者意圖的理解上,教師利用“分層次提問”策略,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地剖析文本,研讀文本中的字、詞、句,挖掘文本的留白。一層一層地進入核心層面,掌握文本的精髓,從而達到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的目的。問題的設計一般分三個層次:直接源于原文、間接源于原文及超越原文。
1.直接源于原文的問題包括:①猜測詞義;②事件排序;③T or F。例如,在教授“Go for it” 九年級第八單元閱讀材料“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時,筆者設計了T or F 問題: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hoose T or F according the text.
(1)Paul Stoker thought Stonehenge was a temple before.
(2)Stonehenge can keep people healthy because when you walk there, you can feel the energy from your feet move up your body.
(3)People put the stones together without any purpose.
(4)Its easy to build another Stonehenge.
這類問題學生只需認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即可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獲取答案。
2.間接源于原文的問題,一般指歸納大意、邏輯推理及最佳標題這類問題。還是以“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為例,筆者設計了問題: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Its not only a famous historical place but also a great mystery.)這類問題學生需要整體感知原文,深刻思考,高度概括。
3.超越原文的問題包括作者意圖或態度。再以“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為例,筆者設計了問題: Whats the authors/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someth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這類問題學生需要高度領悟文意,積極運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覓得答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如,概括文本主題、分析文本結構等分析概括類任務,或者判斷正誤、推測作者意圖等推理性任務,訓練學生的思維抽象程度和思維活動深度、廣度及難度,使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得到質的飛躍。
(三)多維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頭腦就像一個被壓縮的原子能,需要一把點燃的火把,才能使其發生核聚變,教師的職責便是利用自身的魅力和淵博的知識,利用課堂上多維的技巧指導點燃這“火把”。在教授長篇閱讀文本時,筆者通常會采用:1.讀前思維導圖,創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激活學生認知系統中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逐步培養學生敏捷性、靈活性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授閱讀材料“The Spirit of Christmas”時,筆者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圣誕節做更多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讀中限時訓練。據研究,閱讀速度與理解是相輔相成的。閱讀速度加快能促使詞句分析性閱讀水平向綜合性閱讀水平轉化,從而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加深,能促進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的提升。筆者常指導學生運用predicting(預測)、skimming(略讀)、scanning(找讀)、guessing(猜詞)等閱讀技巧,限時操練,快速找到正確答案。經過長期訓練,學生閱讀理解的正確率大幅提高。
3.讀后任務設計多樣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設計辯論活動、小組活動、調查活動,還可以通過轉換角度及變換條件設計作業,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動態的交流過程中得到鍛煉。
(四)拓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批判性。
創造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標新立異,新穎創新。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指具有一定的推理知識和技能,還能結合所掌握的知識信息,積極主動地思考。好的探究活動設計既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擴展和升華。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提升,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閱讀課中常用的探究活動有復述、演講、仿寫、辨認、討論等。復述、演講和仿寫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金鑰匙,辨認、討論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授“Go for it”九年級第五單元閱讀材料“Beauty in Common Things?”時,在讀后拓展環節設計中,筆者先設計了兩道critical thinking問題:1.Why can people turn common things into beauty?2.What can we do to keep them alive?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對思維行為不斷地反思、分析、質疑,得出了正確結論,提高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然后筆者設計了演講匯報任務,讓學生向同學們介紹他們所知道的傳統藝術品,如下圖:
這一活動任務語言輸出量大,思維含量高,實現了個性化思考和個性化見解能力的培養,提升了創造性思維。
四、結語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把語言和思維放在一定的等高度上,這樣語言豐富了,思維也活躍了。一旦學生的思維品質被培養起來,會反過來促進語言知識的學習,其前進的動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制定積極有效的思維訓練措施,通過提升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祥凱.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2).
[3]陳鳳梅.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英語教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