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摘要】要促進特教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背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包括強化核心價值認同、書香校園建設,體育、藝術、衛生、德育活動文化建設,課程改革;也可以以價值體驗為平臺,感受職業幸福,包括打造學科帶頭人,創造機會展示才能;還可以加強人文關懷,使教師感受職業幸福 。
【關鍵詞】特教教師;專業發展;校園文化建設;人文關懷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從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我們認為,促進特教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較為有效的方法,從宏觀上把握,是把專業發展融入學校整體工作創新(注:我校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整體工作創新的突破口)的大背景中,以校園文化建設的大步伐帶動專業發展的小局面;從微觀上把握,是要體現教師個體的主體性,突出其職業舞臺的主角地位,使其獲得尊重與認同。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點嘗試。
一、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背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一)強化核心價值認同,明確方向
一所學校之所以成名,除了外在的規范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內在蘊涵的校園傳統文化,它可以帶給教師潛移默化而深刻的影響。借校風、教風建設進行師德教育是我們建設校園文化的重點,其核心內容是愛心、耐心、細心和童心。應當說,特殊教育工作者具備愛心、耐心、細心和童心,這是專業發展的門檻。這些“心”,既是一個心態的問題,也是一個方法的問題,技術含量很高。這也是促使學生獲得良好康復的最高技術要求,是由特殊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背景里,我們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教研、教育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時候,都始終圍繞這一核心價值觀,目的就是促使教師沿著愛心、耐心、細心和童心這條道走下去,思想上凈化了再凈化,心態上平靜了再平靜。比如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就要求教師用兒童的眼光布置教室;在課堂教學或者個別化輔導的時候,要求體現“以訓練為重點”的教育思想,富有耐心;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和學生建立平等友好的新型師生關系,付出愛心……
(二)書香校園建設,提升品位
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得益于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我們開展了“書香校園”建設活動,不惜投入,有組織、有指導性地開展師生讀書活動。我們要求教師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原則,讀好四類書:讀經典名著,增文化底蘊;讀特教專著,悟教育理念;讀教育學,強教學實踐;讀報紙雜志,知天下大事。2011年開展活動以來,我們讀書活動的方式有教師集體閱讀、自學,有部門的集體學習,有專家講座,有“師徒共讀五本書”等。幾年來我們每個月都開展自學筆記檢查,每學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活動1次、讀書演講活動1次;每年開展書香教師評選活動2次。可以說,我們的讀書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三)體育、藝術、衛生、德育活動文化建設,探索康復思路
遵從特殊教育的規律,特教學校教育的形式要從普通學校那種嚴謹的邏輯的知識學習課堂里解脫出來,更側重表現為開展促進學生康復的各種教育實踐活動。所以創新活動文化成為我校文化建設的重點,目的是讓殘疾孩子在這些富有童性樂趣的活動里好好“玩”,通過“玩”促進語言、智力、交往、運動、心理等方面的康復。2011年以來,我校教務處每年組織的體育活動有校運會2次、師生競技競賽1次、大課間活動比賽2次;衛生活動有學生生活技能大賽2次、個人衛生評比4次,公益衛生勞動4次;藝術活動有各種聯誼活動4次、興趣作品展示2次、匯報演出2次、慶節日活動4次。德育每個月都開展主題活動,如文明之星、文娛之星評選。各類活動,幾乎每個星期都有1次,一次比一次組織得精彩,一次比一次更貼近學生康復主題。這些活動的開展沒有帶來教師和學生的勞累,卻帶來了快樂、信心和進步。我們要求教師除了負責指導、督促,還要陪著學生一起訓練。在有些活動中他們互為角色,有時候他們同臺競技,體現出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管理和交流,達到了教師和學生的真正融合,師生團隊表現出一種純真的善意。有一位教師告訴我:“常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可以讓我真真實實地和學生生活在一起,可以感受到很多快樂。”學生進步很快,促使我更努力地去把他們教好。確實,從教師發展的角度來看,可以利用活動過程作為體驗和思考平臺,分析康復教育中尚存的問題,便于改進日常教育活動。現在,我們明顯看到,各部門正是得益于活動的大量開展,再加上教務處在理念上的引導,教師在課堂上更注重情感、心理、興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訓練為重點”的教育思想得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教育與康復效益明顯提高。
(四)課程改革,夯實專業基礎
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塑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規范的秩序,無疑是推動課改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當然,課改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的做法是:在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推進課程改革,圍繞革新教材、教法、教學組織等工作,展開課題研究、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教材開發和教育博客建設等工作。早些年,我們和兄弟學校一樣,已經開始課改,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舊存在一些難點和困惑。2011年上學期,我們在語訓、培智兩部門開始進一步規范“主題教學”這一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主題教學”的理念、組織、課程、方法、技巧、教材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面前。于是,我們明確教師近段時期專業的發展以規范開展“主題教學”為目標,以實踐中的難點、困惑為突破口,專題開展培訓、研究,快速縮短了與省聾康等先進康復機構的差距。如語訓部,去年一年里,就分5批15人次,帶著問題,到長沙、上海、重慶、廣州等地的先進康復機構進行隨班聽課活動。部門每周二下午是校本教研時間,開展小課題研究、案例研究、課例研究、疑點難點探討、博客交流、教學反思、教材開發等活動。所以,我們認為,圍繞課改這個主題,以問題和差距為主攻對象,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可以總領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以價值體驗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打造學科帶頭人,引領部門發展
學科帶頭人,是價值,是能力,也是責任。在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時期,我們把部門主任作為學科帶頭人培養,那個部門就是他的“責任田”。基本要求一是對部門的課改有全盤思考和規劃,二是日常管理落實,三是引領部門發展,四是教學能力強。學校交給帶頭人擔子,并大力支持,盡量滿足他的設想、要求,然后主要看實效。這樣做,給了部門主任很大的自主發展空間。有壓力,但也有動力。一年多來,我們的三個部門主任都積極主動地學習、實踐、思考,快速地提高了業務水平。在前不久學校舉行的學期教學比武活動中,三個一等獎均是三個部門主任,證實了他們的實力。現在,三個部門主任還通過說教、示范、評價等活動,帶動了部門整體提高,很好地起到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
(二)創造機會 ,展示才能
我們認為,學校教務處的職能不是指揮、說教,而是服務、評價。所以,我校教務處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開展活動,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并給予指導性評價。每學期一次的教學比武是教師展示自我的主要平臺,它凝聚了教者的教育理念、教學技巧。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比武課的時候,比武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比武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后,也可以從評課教師那里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多了一份專業引領,大大縮短了教師的成長周期。4年多來,學校教務處組織了9次教師教學比武、8次專家講座、8次讀書心得交流、6次讀書演講、4次“授、說、評”教研活動、8次論文交流推薦、4次課件比賽、4次博客交流。對于這些活動,教師精心準備,熱情參與,把自己的專業才能展示給了同事,得到了自我肯定性評估,也充分利用好了學校為他們搭建的發展階梯,獲得了專業進步。
三、加強人文關懷,使教師感受職業幸福
職業幸福感是指主體在從事某一職業時基于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我們認為,在特教學校管理中,除了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更要關心每一個教師的情感和生活,創造條件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讓人文關懷內化為教師教育教學的自覺動力、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樣,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就會不斷增強,對專業的追求就會更加迫切。
我們對有困難的教師給予幫助。每年暑期,我們都組織教師游歷了中國的幾座名山大川;每年五一、國慶期間,我們組織教師熟悉故鄉的風土人情;婦女節、教師節,我們都安排時間進KTV縱情放歌,有時候在茶樓喝茶品茗。現在,除正常的教學工作外,教師們每天要鍛煉半小時,閱讀半小時,練書法半小時。書法室里,留下了教師們屏息揮毫的身影;辦公室中,記錄下了教師們午間閱讀時專注的神情;操場上,灑下了教師們運動健身時的串串足跡。誠然,工作是忙碌的。但作為特教人,忙碌卻不能盲從,教師們能在忙碌中守住內心的寧靜與祥和,讓內心變得充盈,更從容地去面對工作和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學中去,實實在在為學校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促進特教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可以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背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也可以以價值體驗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更重要的是給予教師人文關懷,讓他們感受職業幸福 。
【參考文獻】
[1]顧定倩.抓住機遇,推進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發展[J].現代特殊教育,2009(09):5-8.
[2]鄧猛.我國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初探[J].現代特殊教育,2009(09):8-11.
[3]唐春梅,成慧平.特殊教育師資專業化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06(08):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