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關鍵詞】 化學教學;多媒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6—0112—01
化學是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初中化學具有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一節(jié)課的概念知識、實驗過程等;還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學生們感興趣的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在課堂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
一、多媒體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優(yōu)勢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教學,把教材知識通過課件的形式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只有學生喜歡學習化學,才能在課堂上與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 代替危險的課堂實驗,確保學生安全。實驗是化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化學的學習有良好的幫助。在課堂實驗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用刻意去記憶就能清楚地記得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等,對學生學好化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實驗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會引起試管爆炸等危險,因此,在課堂上不能隨便讓學生動手操作。有了多媒體,教師就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避免了實驗存在的不安全問題。
二、多媒體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 拓展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把每一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一筆一畫地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做筆記。這樣的教學方法非常浪費時間,一節(jié)課下來也講不到多少內容。對于化學這一門課程來說,內容復雜并且知識點較多,如果只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教學,教學效率無法提高,學生也學習不到很多知識。因此,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把提前做好的課件準備好,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的內容標記好,讓學生著重記憶。除此之外,教師不用板書節(jié)約了很多時間,可以讓學生多學習一些以教材為基礎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 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自我陶醉地講課,學生只是聽教師講課。這樣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而學習成績無法提高。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學生喜歡學習化學,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賦予化學課新的意義。比如,在《碳酸鈣鹽酸制二氧化碳》的實驗中,這個實驗相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要危險一些,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發(fā)生意外事故,讓學生受傷。對于這樣危險又重要的實驗,教師首先可以跟學生講解這個實驗需要用到哪些實驗用品、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讓學生對本次實驗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教學,如果學生看一遍還沒記住就可以看兩遍;對于一些重點步驟可以放慢速度,加深學生對實驗的了解。這樣不僅安全,而且也能讓學生記住實驗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
3. 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程背景下,小組合作作為深受教師喜愛的一種教學模式,對初中化學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該教學模式首先興起于美國,目前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該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弊端,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氧氣的制取和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來完成氧氣的制取。在分組時,每組5~6人,并且選出一名有能力的小組長,主要負責本次實驗的總結并且安排小組成員的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本次實驗中,教師要提前準備好所需的實驗用品,如,酒精燈、試管、帶導管的橡皮塞、水槽、小木棍、集氣瓶等。在實驗之前,教師首先要把本次實驗的注意事項告知學生,并且規(guī)范地示范本次實驗,讓學生了解實驗的過程。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既要看到其優(yōu)點,也要看到其不足之處。只有合理地使用才能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