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 要: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為基本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提高學生感知各種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具有深遠的意義的。化學區別于其他的學科是一門要求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的分析理解教材內容,自主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實踐探究
新課程改革之后一項基本的特征就是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應該積極的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倡導自主學習方式,以探究性學習方法為教學的核心目標,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本文主要以具體的教學案例為探究對象,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課研究性分析,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希望為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提供借鑒幫助。
一、以生活為導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放眼四顧,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物質,這些物質中有的是天然的像空氣、水等,有的就是天然的物質通過化學的方法改變的,像飲料、醬油、啤酒等,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豐富多彩的化學現象,可以說化學在生活中是形形色色,無處不在的[2]。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重視化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以生活為導向,通過化學理論來豐富生活知識,通過生活來學習和體會化學理論,讓學生感受化學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學科,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中一個非常重點的化學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會產生沉淀的時候,在學習了這個化學實驗后學生對碳酸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們可以給學生留課后作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碳酸鈣的生成,有的同學回答:“老房屋白色的外墻在經過硫酸雨的腐蝕后,會有一些固體的墻皮脫落,脫落的物質就是碳酸鈣。”“雞蛋殼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我將雞蛋放到醋中泡一段時間后,雞蛋殼會變軟。”“我通過查資料的時候還了解到菠菜與豆腐不能同食,二者之間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固體沉淀物,對人的身體不好。”通過這樣聯系生活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可以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拓了視野,還間接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下次再看見生活中的物質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化學,提高了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以激趣為切入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若要將接受教育氛圍三種心態,那就是被動、好勝、好奇,這三種心態反應的學習成果有著天壤之別,被動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好勝會導致學生走入學習的誤區,對學生的人格產生影響,好奇才是教育的最終理想[3]。高中化學教學時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學重點。因此,化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以激趣為切入點,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求知,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實踐中,讓他們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學習者、開拓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我們在學習飽和溶液的時候,可以帶學生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就是“點水成冰”的實驗,首先我們取80克醋酸鈉晶體加熱溶解于300克水中,然后精制冷卻到室溫,然后用玻璃棒輕輕的攪動溶液或者投入一粒醋酸鈉晶體作為“引晶”,仔細觀察會發現溶液內會析出針狀結晶,并且遍布整個容器的底部,就像結成冰塊了一樣。學生對這樣有趣的實驗顯得興趣濃烈,紛紛發出“這是什么原理呀?”“好神奇呀!”“這太有趣了。”由此可見,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想要學習的時候,他們的學習狀態才是最好的,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有學習的積極性,才會積極的投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中,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以分組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如今已經是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了,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由于地位均等、角色相同,提問、分析、表達都是無拘無束的,只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身自主學習的學習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為學生創建一個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在分組學習中從問題的探索、人員的參與、組織之間的互動、競爭合作,常常引發學生思維碰撞,在糾正、補充、幫助中學會相互合作、自主學習,切實的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享受和啟迪,當他們通過自主的分析、討論得出理論成果的時候,會感到無比的喜悅,直接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的時候,首先我們將學生分成平均的學習小組,然后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腐蝕的金屬都有什么?腐蝕后的金屬會給產品造成什么影響?這些被腐蝕的金屬都是與什么物質產生的反應?然后學生開始積極的討論:“鐵鍋被腐蝕,主要是經常用水刷完沒有擦干,放置于空氣中,空氣、水、鐵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輪船長年放置于室外會與硫酸雨中的酸和海水中的鹽產生化學反應,被腐蝕后船體會發生損壞......”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在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中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讓大腦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開發,在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啟發中學會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探究性、理論性都比較突出的學科,特別是高中化學,涉及到很多化學公式、化學理論、化學邏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困難。新課改之后提出了自主學習的理論,這種教學理論也被眾多的教學學者所認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化學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作為一個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采用大膽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周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6年05期
[2]劉東升.高中化學教學應立足基礎加強引導[J].教育評論.2014年03期
[3]宋邢飛.從“探究式學習”到“研究性學習”—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J].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