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玲
摘要: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雙向思維交流碰撞的過程。課堂提問不僅是體現教學方法、實現教學過程的必要手段,更是了解學生學習活動、檢驗學生知識運用的重要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不會提問、學生會不會回答,是教師綜合業務素質和教學變通能力的主要表現。本文就和諧課堂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藝術作簡要分析,旨在促進學生在物理課堂中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和諧成長。
關鍵詞:和諧課堂 初中物理 提問藝術
引言: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冷冷淡淡或應答者極少,課堂效果差,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益。對于初中生而言,上課教師的提問藝術和方法,直接關系著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態度和熱情,如果提問陷入誤區,則必然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而如何理解和運用科學的提問藝術,對于教師來講是應該必須認真探索并應熟練掌握的基本教學技能。
一、現階段初中物理學科提問藝術的可行性模式分析
就課堂提問而言,課堂問題的提出應當具有有序性。問題的有序性反映的是教材內容由小見大、由淺到深、由易及難、層層推進、逐步提高的一般規律。例如,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模式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1)回顧性提問,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加強其對已掌握知識的理解,全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拓展思維或者是學生的啟發思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分析性提問,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導學目標往往是已經確定了的,往往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會忽視這一問題,這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提問方式。例如,在導學目標已經給定的前提下,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從學生的深入分析、突破目標能力方面出發,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3) 綜合性、評價性提問,以往初中物理學科在達標測試時,忽視了明確目標,以至于學生學習沒有明確性,和諧背景下要求教師全面改變這一現狀,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要能夠做到,提問進一步明確目標、點明主旨,提出的問題也應該標明重點,要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運用,激發學生面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
二、問題的提出應該以全體學生為中心,應具有針對性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不良影響,很多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認為自己就是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至于很多學生在教學中不愿意主動與教師交流,逐漸對課堂產生厭倦心理,不愿意主動學習,在和諧課堂大背景的要求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由于學生主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要求教師在對課堂進行提問時,應該兼顧全體學生,這主要是因為,課堂提問對于初中物理學科教學而言,不僅僅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而且對于連接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起到紐帶的作用,是協調師生相互配合的有效手段。例如,對學習成績比較靠后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簡單的問題對這類學生進行提問,還應該耐心指導學生,給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實行你追我趕,優勢互補的教學現象,這一教學舉動的優勢在于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避免學生由于學習成績比較靠后而不敢發言或者是不愿意發言的教學現狀,讓學生在課堂上愿意發言,最終形成有實效的物理學科課堂提問模式。
三、提出的問題應該循序漸進,保證課堂提問藝術質量
問題的提出要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因為學生初始對新知識的學習并非興趣十足的,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需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不應該在按照傳統的“一鍋端”的提問模式對學生進行提問,而應該做到循序漸進。例如在物理學科中知識點《直線運動》第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即什么是運動?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教材上概念的理解做出自己對于運動的理解,也可以由書上的知識得出定義物體的機械運動,就簡稱為運動,即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 教師在這時可以對學生進行重復提問: 什么是運動? 教師可針對該問題引導學生簡單、快速地找出答案——運動是物體的位置變化。在學生得出該結論后,教師從而引入描述位置變化和運動的“位移”。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深入提問: 什么是運動? 引導學生限定“位置”這一重點,給出答案——運動是相對位置的變化。進而提出輔助描述運動的“參考系”的概念,教師繼續追問: 什么是運動? 引導學生限制“變化”,給出答案即運動是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這樣可以啟發學生認識到一切“變化”都是以時間為限定,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引入時刻與時間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研究運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不應該對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消極的評論,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肯定評價,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提問的質量,加強該學科提問藝術發展。
結語:
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掌握好這門技巧,將它運用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必須從問題的靈活性、啟發性、有序性以及問題的針對性等多方面出發,巧妙運用提問,開啟學生心靈,增長學生智力,排除學生遇到的學習障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鳳蘭.淺析初中物理和諧課堂的提問藝術[J].理科考試研究,2016,02.
[2]程仲萬.初中物理課堂提問藝術[J].中學時代,2014,04:4-5.
[3]如何讓初中物理課堂變得生動[J]. 胡銀紅. 教師 2014年22期
[4]高效物理課堂教學愿景實現的障礙與策略[J]. 宋丹丹.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