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明
內容提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自媒體帶著其特有的優勢應運而生,不僅提高了社會民眾的媒介參與度,也催生出了獨特的網絡輿論陣營。然而,隨著言論自由的不斷提倡,由自媒體衍生出的網絡輿論開始對社會生活和國家事務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對自媒體輿論進行有力的監督,成為了自媒體研究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輿論監督;現狀;引導策略
一、自媒體時代下輿論監督的特點
(一)傳播速度迅速。在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下,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受到社會民眾的熱捧,平臺用戶不光成為媒體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同時也是潛在的輿論監督主體。因為媒介因子的不斷作用,網絡信息一經發布,其關注和轉發速度幾乎是同步在進行,在這期間,網友的評論、其他的相關信息都以裂變的方式在迅速加入,所需時間不過半天甚至1至2個小時而已。在網友的不斷點擊和轉載過程中,人們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辨別和判斷也在同時進行,從而使網絡輿論監督與網絡信息一起得到傳播。
(二)監督客體廣泛。如今,與傳統媒體信息單項性流動不同的是,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發布具有互動性和大眾性,無論何種階層、何種職業的人們幾乎在所有常用的自媒體平臺都有注冊賬號,一旦有信息報道出來,點擊率和關注度往往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些輿論監督遍布于社會的各個角落,使輿論監督客體具有較大的廣泛性和規模性,對于網絡發布的信息內容,人們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討論和批評,從而影響事件和社會的發展勢態。
(三)小細節大發現。在這個全民監督的自媒體時代,每一個自媒體使用者都是網絡信息的監督主體。因此,網絡中往往看似一個不經意的動態、一張隨手拍下的照片,都很有可能引發熱心網友的關注和深扒,從而在其中發現隱藏更深的真相。典型案例要屬2015年的“表哥”楊達才“一笑丟官”事件,網友們從楊達才在車禍中的微笑照片入手,經過不斷的調查和挖掘,從而使陜西省安監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楊達才貪污受賄、嚴重違紀的真相公之于眾,并因此而落馬。
(四)證據確鑿,不容抵賴。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所有信息的發布和瀏覽足跡都無從隱藏,一旦輿論過激,所有發布于網絡的輿論、圖片和視頻將會是最真實的一手證據,是呈堂證供的有利資料,容不得任何人抵賴。例如2016年5月臺灣有媒體報道稱大陸贈與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因感染了瘟疫而死亡,并貼出相關照片為證,此消息一出受到網友的熱議,然而1天過后就有網友和相關人士出來辟謠說團團一切安好,并指出該配圖實際為2015年2月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患犬瘟熱的大熊貓“鳳鳳”救治時的照片。所以,對于網絡上的圖片,只要出現過就一定會留下足跡,并對不實消息給予有效辯駁,讓人無從抵賴。
(五)實名監督,不容作假。如今,很多自媒體平臺都開始實行實名注冊的制度,因而人們在對網絡信息進行發布、評論時都無法隱藏其身份,一旦出現違法違紀的輿論,想要查證便會清晰了然,不容作假。近年來,媒體為了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民眾為了牟取私利,都將主意打到了網絡炒作和虛假信息之上,使得網絡上的虛假消息和片面消息鋪天蓋地。當網絡開始推行實名管理之后,自媒體輿論監督的真實性便得到了有效保障,發布虛假消息的情況也有了較好的改善。
二、自媒體時代下輿論監督的現狀
目前,自媒體平臺具有受眾廣泛、開放性強和影響力大的特點,因而網絡的輿論監督擁有較大優勢,促進了網絡輿論在自媒體平臺上健康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使輿論監督的發展受到制約。
(一)輿論監督的有利形勢。首先,由于自媒體平臺的用戶不分任何國籍、年齡和文化程度,他們可以是話題的發起者,可以是參與者和引導者,也可以僅僅是圍觀者,但他們全部都是網絡輿論的監督者。其次,自媒體平臺強大的開放性致使每一個平臺用戶對于各種信息都有參與討論和發表觀點的自由和權利,對于社會上的不公現象和網絡中的不當言行人們都可以進行抨擊和批評,從而形成一種以社會民眾為主體的輿論監督模式。最后,由于自媒體平臺擺脫了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參與到相關信息的討論和傳播中去,使其得到廣泛的應用,輿論監督也因此具有了時效性,影響力也具有極大的提升。
(二)輿論監督的不利形勢。一方面,自媒體平臺的用戶階層不一、受教育程度也各有差異,導致網絡上信息的發布與傳播都顯得比較散漫和零碎。當大家面對同一信息參與關注和討論時,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屆時輿論走向就會變得五花八門,這對輿論監督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另一方面,網絡上的虛假信息和不真實事件時有發生,在自媒體平臺封閉性較強、用戶集中的特點之下,人們對信息的觀點往往會產生分歧和不同,一旦輿論走向出現偏差,便會引起平臺上用戶間的謾罵和爭吵,甚至會有將虛擬矛盾引到現實的可能性,這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威脅。
三、自媒體時代下輿論監督的引導策略
(一)傳統媒體的導向作用不容忽視。盡管現如今自媒體平臺發展得風生水起,為多數用戶所推崇,但是傳統媒體仍然是我國的主流媒體,有著更加專業的新聞采集和分析團隊,在對新聞事件的把握和報道中更具權威性。所以,為了與自媒體的趨勢接軌,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在自媒體平臺開通相應的官方賬號,面對網絡上的突發事件和重要信息給予正確的輿論引導,一旦有偏離實際和不理性的輿論信息發布,官方媒體應該及時出現,通過審核和調查之后給出最權威的解釋,以避免網絡謠言的產生和更加惡劣的影響發生。
(二)自媒體用戶的素養需要得到提升。自媒體平臺中各種信息產生和傳播都主要來源于平臺上的每位用戶,要想使輿論監督形成正規的發展模式,提升自媒體用戶的素養是其關鍵途徑。虛假信息和謠言之所以能活躍于網絡,這和自媒體用戶對信息源缺乏理智分析、對網絡發展缺乏責任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嚴重欠缺有著莫大關系。因此,培養自媒體用戶對網絡信息的判別能力,樹立對社交網絡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從而避免其盲目地參與虛假信息的發布和傳播,起到凈化自媒體輿論監督環節和發揮輿論監督積極影響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藍善康.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策略[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6).
[2] 蔣明敏.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風險的特點、成因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
[3] 王鈺.解析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聞傳播,2014(16).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