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平
摘 要: 在對提升教育質量期望日趨殷切的今天,人們對卓越教師的需求日漸增加,卓越教師是教育領導的人才庫,是促進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實踐的中堅力量,培養卓越教師涉及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提升。
關鍵詞: 卓越教師 版畫教學 教學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也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出來。2014年,為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教育部決定全面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根據該計劃,我國將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培養一大批師德高尚、專業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
如今,卓越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我國乃至世界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的主要潮流。培養卓越教師是一項相當系統的工程,也是高師院校正面臨的新的轉型發展的課題。因此,版畫作為獨特的一種繪畫形式,以及版畫自身蘊含的多元學科價值成為高師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校版畫教學改革更在高師美術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大膽探索,使得轉型中的平頂山學院師范專業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高師版畫教學現狀
目前,版畫教學還是繼承傳統教學方式,還沒有完全脫離“師徒制”的教學方式。在高師版畫課堂上,學生僅僅是在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這和版畫的特點及實踐得少有關。靈活地運用教師技能,把自己的新穎構思通過版畫表現出來,是版畫教育的一大特點。
另外,版畫的材料特點還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交流溝通,不至于讓非直接的制作消磨掉的學生的創作激情?,F在,在版畫教學中,部分學生會出現因掌握版畫的表現語言又需長時間反復練習而失去主動探索精神,只是被動作畫。
版畫的創造性高于其他畫種練習,這一特點是版畫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學生一旦接觸版畫,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也就是說一開始的版畫教學就要掌握技法與創作方法。這種教學早于其他畫種的創作,涵蓋了觀念、文化、技法等融合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問題,反映出還有版畫教學的多重任務,那就是既要教技法,教學生造型,又要負責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種復雜的互動關系就我國高師版畫教學現狀來,除卻中央美術學院是技藝分開教學外,其他教學都沒有特色可講。且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缺乏相應文化課程的相互支撐,表現為以技術傳授為主,這與“卓越教師”的培養是不相符的。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重,難度高,教學大綱簡了又減,使版畫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種技術傳授,這是一種作坊的傳授,不是藝術教育。長此以往,版畫教學初衷不復存在,學生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導,課堂變成了被動地完成任務,厭學情緒隨之而來,必將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甚至影響到課程的設置,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展現。因此,版畫教學必須改革。
三、影響轉型期高師版畫教學的因素
(一)教學培養目標和教學目的不夠明確。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眾化教育來臨,版畫教育逐漸由專業院校的培養畫家轉而到普通高校的師范教育,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帶來新的活力。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師、高職的版畫教學僅僅是照搬專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模式,不符合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學科定位。高師教師制定教學大綱時按照培養專業版畫家的要求自己的教學和學生,使得高師的學生在課堂中不好定位學習目標。從現有資料和實踐經驗看,高師教師的專業素質較高,但對學科發展缺乏宏觀考慮,高師學生把自己定位在畫家的角色而無法在實踐中給自己的授課對象教學。這種現象不僅是專業的脫節,更與當前社會文化脫節。成為當前高師版畫教學的一大問題。高師培養的是未來從事基礎教育的教育者或專家,不是畫家。就版畫而言,我們培養的目標是具有創新思想、創新能力的教師,我們要給學生解決的不僅是專業技術問題,還要在學生學習中培養他們對藝術獨特的審美精神,對藝術的敏感反應及對教學的熟練把握。通對版畫的體驗,讓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學科發展,把藝術素養和自覺審美轉化成主觀表現、形成自我、超越自我的優秀人才。
(二)版畫的教育空間拓展不足。
有關教師發展的途徑不外乎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卓越教師的成長一方面要融會貫通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另一方面要積累和反思。那么在“卓越教師”成長動態中,文化與知識的積累必不可少。版畫教學受版畫自身的影響較大,同時高師是集技能傳授和研究開發于一體的重要場所。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文化,學科理論、學科知識及課程的研發機制,版畫教學只能僵化在技法的延續上而無法實現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因此,卓越教師的成長需要有文化的超越和能動性的創作,通過更新創作思維才能拓展版畫的教育空間。因此,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文化基礎,不僅拓寬了學生個人的視野,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版畫教育發展指出了新的出口。
(三)組織教學形式不夠靈活多樣,教學反思不夠。
作為教師的培養基地,無論是教還是學,互教互學、相互促進才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教學不能僅靠教師的興趣,追求自我內心的需要教授學生。教師需要自我管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過程,教學相長,掌握學生的特點,把課堂教學當初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真正體現教與學的依存關系,才能構建和諧的教學秩序。版畫也一樣,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反思學生真正的知識需要和能力鍛煉,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顏色的把握上是否有自我顏色的慣性等,這都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
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反思一定意義下是對目前教育或教學現狀的不安,或對教學效果的不滿,想尋找一種新的狀態。不僅說明教師的內心狀況,還反映出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這是教學的需要,否則教育就成了一種倒退的教育,沒有激情,沒有創新,更談不上創造,“卓越”更是找不到影子。因此,教師與學生都要不斷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避免“匠氣”,追求“卓越”。
四、轉型中的高師版畫教學改革實踐
近年來,中國版畫雖然也在迅速發展,但持批評態度的還不少。針對這種現狀,尤其是從版畫發展情況來看,版畫的影響力似乎有點逐漸減弱的趨勢,讓高師的版畫教學處在令人擔憂的境地。為此,我們都會想版畫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拓展、變通是否得到了鍛煉,這是版畫教育的關鍵問題,也是如今促成高師版畫在基礎教育中課程比例降低的實質問題。因此,版畫教學在追求卓越的今天必須改革。
(一)依托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理論,明確教學目標。
高師版畫教學為基礎教育培養優秀人才服務,其最終目標是培養作畫者的動手實踐能力。這就決定了版畫教學在改革實踐中不僅要學生學會基本的版畫作畫技能,還要通過版畫技能訓練,掌握創新意識及駕馭版畫教學的基本能力。因此,高師的版畫教學要與其他學科之間交流溝通,尤其是在教育見習期間給予學生明確的見習指導。
(二)理論聯系實踐,選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職業意識。
“卓越教師”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發展的先進理念。而版畫教學內容很多很廣,但不是所有內容都符合基礎教育教師所需。因此,高師版畫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與學生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緊密結合起來,合理地、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1.合理性原則
針對高師基礎教育中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版畫課程教學內容應符合人才培養目標,選材易操作的木版畫帶動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創新利用,快速激發學生對質感的興趣,掌握簡單的制作方法,排除學生對運用陌生刀子的恐懼感,通過短時間的訓練,體驗版和紙不同材質的畫面感,從而提高自身對版畫的審美素養。從長期教學實踐看,這樣的教學內容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達到了大家滿意的教學效果。
2.科學性原則
高師版畫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高師面對的都是未來基礎教育的優秀人才,綜合素質提高至關重要。所以,科學選擇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的有效途徑之一。任何合理、科學的教學內容都離不開客觀的教學設備、主觀的教師隊伍。相對于木版畫簡單操作,石版、銅版及絲網版的專業顯得過于復雜而不太合適高師的版畫課程。而多媒體的利用,美術賞析式的專題講座更符合高師美術課程,同時培養學生對版畫的賞析能力。
(三)技能、理論并重的教學方式。
雖然版畫課程受客觀條件的約束較高,一些學校對課程的重視度不夠,但版畫課程的實踐性較強,無形中會造成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技法的演示,而忽略版畫的藝術性的文化理論。從而使學生只獲得技能的訓練而沒有開拓思維的練習,也遠離 “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因此,只有技能與理論并重,讓扎實的理論知識指導熟練的技能,由內至外地提升人文素養,真正獲得創造力鍛煉才是邁向優秀教師行列的必經途徑。
1.技能教學改革
技能教學是一種常規教學,讓學生盡快、直觀地了解到版畫的特性及制作原理。
針對高師師范生的特點,教師教學版畫時,還要運用高效課堂和對分課堂,多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學生的主動發掘,讓學生分組講解各種版畫的特點及制作方法,讓學生更直接地分析版畫制作中的規律性和藝術特性。在具體創作練習時,教師可根據客觀實際情況,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材料,對自己的畫面進行藝術處理;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在創作練習時結合材料的特質,對各種技法進行融會變通,鍛煉自己創新能力的同時對版畫語言的掌握又有新的認識。這樣的教學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對版畫的審美意識,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觀摩還發揮了小組協作協調能力,為今后教育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分散課堂的運用把理論知識讓位于學生主動理解
版畫同其他學科一樣,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教育教學理論。這些理論知識可以是賞析式的,也可以是專題講座形式的,避免學生對枯燥理論知識的厭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參與創作的同時感受版畫藝術中的趣味美,共同探究那些經典的作品?;蛞哉撐牡男问阶寣W生完成某件作品的分析,不僅要學生動手查閱資料,還要動手制作之后再來講講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理論知識,這不是簡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是要學生從創作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完善技術。一方面增強版畫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理論素養。而對于目前進入轉型時期的高師版畫教學來說,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光明日報,2014-09-10(02).
[2]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Z].教師〔2014〕05號,2014.
[3]本報記者.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 培養人民滿意好教師[N].中國教育報,2014-09-19(03).
[4]馬麗娟.卓越教師培養計劃[N].中國教育報,2014-9-19(06).
[5]楊靖.打造卓越教師 支撐教育綜合改革[N].科技日報,2014-09-30(07).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Z].教師〔2011〕6號,2011-10-08.
[7]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Z].教師〔2012〕1號,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