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導向,對未來旅游經濟的發展規劃、生態建設、資源保護、運營管理等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長島作為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發展全域旅游的獨特優勢。本文在倡導發展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下,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探索長島發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管理;生態資源;特色旅游發展
當今旅游業發展已進入全民旅游和以個人游、自助游為主的新階段。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征的景點旅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游的發展需要,要求我們對旅游發展戰略進行再定位,全域旅游理念應運而生。全域旅游就是將一個區域作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來建設、運作,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長島作為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以“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基礎先行、產業升級”的發展理念,不斷補短板、破瓶頸、謀發展,海島旅游產業有了質的飛越,為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長島旅游發展的概況
長島又稱廟島群島,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地處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南攜領著蓬萊,北銜接著遼東,西背倚北京、天津,東遙望朝鮮、日本,被稱為渤海咽喉、京津門戶。長島由32座島嶼組成,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其中10個島嶼有固定居民,常住人口4.3萬人。長島縣內主要旅游景點有九丈崖、半月灣國家地質公園、林海烽山國家森林公園、廟島古廟群、黑山島的龍爪山和北莊遺址、砣磯石林等。
作為海島縣,長島精心打造“一慢道三海岸”,旅游接待檔次顯著提升,漁家樂標準化改造超過80%,星級賓館接待床位增長53%,新增海上游船舶6艘,海釣基地和休閑漁業基地8處,開通西三島和砣磯島旅游航班,成功舉辦兩屆環島馬拉松比賽,海島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步擴大。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355萬人次,年均增長16.5%。2016年國慶黃金周,全縣接待游客28.2萬人次,進島車輛8071輛,同比分別增長20%、19%。作為不斷前行中的旅游名縣,長島縣先后榮獲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去年又榮獲“中國公民最喜愛的世界海島旅游目的地、中國年度美麗休閑小城”稱號,旅游業發展態勢良好。
二、長島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分析
長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的地理區位、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長島成為中國北方海島度假中心,中國北方休閑漁業中心、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長島發展全域旅游概括總結有五大特色旅游優勢:
1.島嶼海岸優勢
長島系膠遼隆起斷陷分離出來的島鏈式基巖群島,島嶼海岸風光秀麗, 奇礁異石,千姿百態、鬼斧神工。突出表現在“島”“礁”“石”三個方面。長島是奇石的天下,特別是砣磯島的硯臺石、盆景石和彩畫石,號稱石中“三絕”。其硯臺石是古代地方官吏敬獻皇帝的貢品,乾隆皇帝曾欣然賦詩一首。蘇東坡《北海十二石》記載的就是砣磯島的盆景石,北海十二石的石圖已收進《素園石譜》中,無論是崖石、洞石、礁石,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砣磯島的彩畫石更是一大奇觀,海石上色彩斑斕,圖紋清晰,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幅彩墨流暢、氣韻生動的中國畫。大黑山島的龍爪山,由5座高峻險峭的絕壁山峰連綿而成。其山勢雄壯、石呈奇姿、洞幻玄妙,幾乎是山山有傳說,洞洞出掌故,仿佛就是用神話堆砌起來的。北長山島月牙灣因海灣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海灘上全是圓形或橢圓形的鵝卵石,陽光照射下五彩斑斕,似珍珠像瑪瑙;九丈崖是以崖壁罕見的石質組合和高峻險要而在全國眾多的海蝕崖中獨占鰲頭,被地質專家稱為我國天然壁景的藝術寶庫;南長山島的黃渤海交匯線被地質專家稱為世界地質奇觀。長島島嶼海岸地質生態旅游資源聞名全國,2005年長島被確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這是全國唯一的海島型國家地質公園。
2.海島生物優勢
長島位于北緯38度,這里水深流大,巖礁密布、海水清澈、物產豐富。不僅盛產歷代朝廷貢品的長島海參和皺紋盤鮑等海珍品,而且盛產種類繁多的魚、蝦、蟹、貝、藻等生猛海鮮,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特產,每年舉辦的“長島海鮮節”,更是吸引大量的游客來此享受海鮮盛筵。長島每年更有大批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嬉戲在長島海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目前長島已被確定為廟島群島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長島候鳥種類繁多,有“候鳥驛站”的美譽,長島大黑山島鳥類環志中心,每年放飛猛禽類3-4萬只,是我國開展鳥類研究的重要基地。每年的4-8月份乘船高山島、車由島環島游,萬鳥飛翔,鷗影蔽日,您可零距離親近、觸摸,盡情領略“海隨碧空盡,群鷗逐帆飛”的自然生態奇觀,長島海上游項目也因此備受游客青睞,近5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長在20%以上,成為山東省最具特色的海島旅游項目。
3.仙島文化優勢
長島素有“海上仙山”之稱,古籍《山海經》中就將長島稱為“海上仙山”。長島有“秦始皇東巡尋仙求藥”的傳說之地、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歷史原型之說、有元代“沙門島張生煮海”歷史神話故事、有唐王東征經過長島時的種種神奇傳說,還有大量媽祖仙靈、“娘娘賜燈”保佑的故事,所有這些傳說,都詮釋著長島的“仙島文化”,同時也有與之相匹配的自然天象,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詩句賦予了長島最婉約神奇的自然美。長島天景天象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如海市蜃樓、海滋幻影、平流霧、黃海日出、渤海日落。長島年平均氣溫11.9℃,夏季平均氣溫24℃,是中國最佳避暑勝地,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被長島神奇的景觀、涼爽的氣候所吸引,來此避暑納涼、休閑度假。
4.歷史人文優勢
長島歷史悠久,珍珠門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至西周中期的東夷土著文化。大黑山島的北莊史前村落遺址距今6500年,被考古學家稱為中國“東半坡”。廟島的顯應宮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廟內供奉世界唯一的宋代銅身媽祖像,目前已被批復為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交流基地。明朝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清朝咸豐皇帝御賜匾額“神功濟運”每年媽祖誕日等傳統節日,顯應宮都有盛大的祭祀活動。砣磯島井口的海會寺,是一座古老的佛、道合一廟宇,也稱“井口天妃廟”,初步考證為唐朝貞觀年間始建,廟前廟后的兩顆銀杏樹,其根須已延進大海,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5.漁家美食優勢
長島有悠久且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長島“漁家樂”開始于1999年,成為各地游客體驗海島漁家風情,了解漁俗文化的最佳旅游項目,“吃住在漁家,暢游在海上,覽勝于海岸,娛樂在漁村”,海島漁村民風淳樸,漁民勤勞、善良、勇敢,2003年2.22海難救助史實,充分展現了闖海人的性情。海島漁家大嫂會做特色美食也是海島靚麗之處,不論是鲅魚水餃、海菜包子等面食,還是時令海鮮的加工制作,只要經過漁家大嫂之手,味道就是不一樣。扭秧歌、喊漁號,長島“漁家樂”以其獨特的參與性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三、長島發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方向
結合長島旅游發展狀況及全域旅游發展條件,堅持全資源整合、全景式打造、全區域管理、全社會參與的發展理念,可從以下三方面打造全域旅游,使長島成為真正意義的休閑度假島。
1.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把長島作為一個景區來規劃建設
根據長島島嶼分步特點及資源情況,應重點打造兩大板塊。
一是著力打造以游覽觀光、休閑娛樂、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為主題的南五島休閑度假聚集區板塊。南北長山島屬于長島的主城區,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和承載能力比較強,重點打造“一慢道、三海岸”。圍繞即將建成的百里慢道系統,可以沿海邊慢道從南長山島一直逛到北長山島,沿途游覽包括林海、烽山、仙境源、望夫礁、月牙灣、九丈崖等國家級4A景區,近百公里的慢道系統,重點完善導覽、休憩、換乘等服務功能,努力打造成為“百里慢道.山海仙境”的核心品牌,創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旅游示范區;根據南北長山島區位特點,重點打造三個海岸:東海岸重點打造避暑度假、SPA養生、康體理療等休閑養生度假區;南海岸重點打造美食餐飲、文化演藝、健身運動等親海體驗區;西海岸重點打造旅游購物、休閑娛樂、商務會展等旅游娛樂商務區。廟島以媽祖露天塑像和顯應宮為核心,打造廟島媽祖文化園;黑山島突出有6500年歷史的北莊遺址和候鳥驛站特點,打造特色民宿產業。
二是著力打造以原生態、真生活、深體驗為特色的北五島海島風情體驗區。以砣磯島為中心的北五島,因遠離大陸交通不便,屬尚未全面開發的島嶼。結合各島嶼歷史文化特點,做到一島一特色,一島一主題。砣磯島是因盛產砣磯硯和盆景石而著稱為“石頭島”,歷代名人墨客都有記載,同時砣磯島也是長島海島漁俗文化的發源地,島上石頭房石頭巷原生態傳統村落保護完好,應開發打造以體驗真正海島民俗、自然生態、獵奇探險為主題的高端漁俗文化深度體驗游。大欽島以漁業相對發達重點開發觀賞漁業生產盛況、海上垂釣、海上漁事體驗等項目;小欽島以文化底蘊比較豐厚重點打造海島書畫寫生基地,北隍城島以位居山東最北端重點打造“登山遠眺老鐵山水道、身臨海島邊防前哨”體驗游,南隍城島以島民富裕城鄉建設好重點打造“現代化新漁村”體驗游。
2.完善功能,提升服務,做好全域旅游的軟硬件環境
長島是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旅游服務設施比大城市還有很多差距,要做好全域旅游,必須要全力提升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在硬環境建設方面,重點是完善旅游服務設施。一是旅游廁所要全覆蓋,A級廁所要覆蓋中心城區和全縣所有鄉村旅游點;二是智慧旅游要全覆蓋,通過建立智慧旅游平臺,開通集游覽、資訊、購票、購物等一體的手機旅游APP,實現一步手機游遍長島;三是旅游交通要全覆蓋,客運船舶、海上游船舶、休閑漁業船舶等海上交通要安排科學合理,陸上的旅游沿線道路要優先改造,同時加強沿線環境整治,精選綠化樹種,打造景觀道路;四是旅游資訊要全覆蓋,旅游資訊服務電話要24小時有人接聽,各景區和鄉村旅游點的旅游資訊電話,也要專人負責接聽;五是旅游標識和游憩設施要全覆蓋,在通景區道路和旅游鄉村沿線都要設有完備的旅游交通標識標牌,在旅游區和旅游點的健身步道、綠道兩側要根據游憩需要,設有亭、廊、椅等供游客休息和觀景的設施。在軟環境建設方面,重要是海島人的如何全員參與。旅游文明環境打造至關重要,要不斷強化島民都是服務者都是主人的意識,讓他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通過人人提升自身素質,人人爭當長島代言人,把海島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民風傳遞給來島游客,使游客能真正融入海島游的大家庭大氛圍中。
3.創新機制,優化環境,開創全域旅游的發展空間
發展全域旅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全面改革創新,全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要政府主導,開創全域化的旅游管理合作機制。政府主導是長島縣全域旅游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旅游業是一個綜合產業,涉及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方方面面,政府既作為旅游發展的牽頭者,又要扮演各種利益關系的調節者,應成立全域旅游推進委員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統籌規劃,協力推進。二是要創新經營管理體制,以市場化為導向,以長島旅游集團公司為載體,開展全產業鏈對外合作,爭取進入資本市場膨脹實力,帶動長島旅游做大做強,盡快研究推行旅游“一票制”改革,先行實施南北長山島全域景區化經營管理。三是創新旅游投融資渠道,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融資支持,使長島的旅游服務設施盡快上檔升位。
參考文獻:
[1]王詩成.海洋強國論[M].海洋出版社,2004(06).
[2]樓錫淳,凌勇,元建勝.海洋地理知識叢書.海島[M].測繪出版社,2008(03).
[3]田明寶.煙臺區域文化通覽.長島卷[M].人民出版社,2016(06).
[4]張狀慶.民考鼉島[M].華夏文化出版社,2016(09).
作者簡介:于東正(1995.09- ),男,漢族,山東省煙臺人,山東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工商管理(實驗)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