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平霞
[摘 要] 臨澤縣在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推動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步伐。本文總結了臨澤縣近年來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問題,意在對今后的脫貧工作提出可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臨澤縣 精準扶貧 實踐 思考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17-01
臨澤縣在國家“三西”計劃和甘肅省“兩西”規劃時期先后接收安置定西、臨夏、平涼、隴南等市州18個貧困縣移民2358戶、10361人。建成了小泉子、明水河、華興、雙墩子4個成建制純移民村和一工程、轉灣河2處移民開發區,另建成12個移民社和13個移民點,屬移民安置大縣。至目前,全縣剩余貧困人口2657人,貧困發生率為2.1%。
1 臨澤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澤縣結合縣域縣情實際,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新思想,順應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的理念思路,創造性地開展了大量工作。
1.1 瞄準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按照“六有、五清”要求和“兩公告一公示”工作程序,組織干部逐戶走訪調查,對貧困戶建檔立卡,深入分析致貧原因,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檔立卡2466戶6500人。廣泛開展“五訪五問”民情訪談活動,做到戶情、經濟狀況、發展愿望、存在困難、就醫就學“五個知曉”和聯系戶中有重病住院、子女輟學、意外災害、親人去世及重大節日“五個關心”。按照“戶有卡、村有賬,鎮有簿”的工作要求,對貧困村、貧困戶登記造冊,建立精準扶貧結對幫扶明白卡和貧困村、貧困戶幫扶臺賬,使每一個貧困村、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的幫扶情況一目了然。
1.2 推行“十到戶”,落實政策措施。按照“兜底線、保基本、能脫貧、可致富”的原則,全力推行產業扶貧到戶、輸轉就業到戶、金融扶持到戶、技能培訓到戶、安全飲水到戶、危房改造到戶、就醫保障到戶、就學資助到戶、生活保障到戶、社會救助到戶“十到戶”精準扶貧措施。通過組織實施“3231”產業富民增收行動計劃,擴大涉農貸款規模,為貧困戶發放支農再貸款,發放1萬元一年期財政全額貼息貸款;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工程,選派科技特派員聯系貧困戶,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解決了1401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15戶;為1192名學生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落實學前一年教育幼兒資助金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1500多萬元,發放縣長教育基金暨普通高校大學新生入學資助項目資金40多萬元;將失去勞動能力、重度殘疾、無撫養人的貧困戶納入五保、低保范圍,將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省級補助標準提高到4114元,低保一、二類對象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2808元,農村保障對象月補助水平達到275元、234元、115元、81元;通過臨時、專項救助途徑發放救助金或生活補貼53萬元,幫助因災致貧、患重病或長期患病的貧困戶解決生活困難問題。
1.3 落實“四到村”,完善基礎設施。著眼于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條件,大力推動道路水利改善到村、辦學水平提升到村、農村醫療覆蓋到村、公共服務惠民到村“四到村”精準扶貧措施,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硬化了18個村26.8公里的通社道路;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完成了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新建維修農田渠道18.1公里;新建8所、改造4所農村標準化幼兒園;新建6所、改造5所村衛生室;建成29個“鄉村舞臺”、1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1.4 實行“三傾斜”,增強扶貧合力。實行資金傾斜、項目傾斜、力量傾斜“三傾斜”精準扶貧措施,集中向移民安置村、相對后進村和貧困戶傾斜,有力保障精準扶貧措施落實到位。縣財政收回的結轉結余資金的50%、當年預算超收部分的30%以上、涉農資金優先用于扶貧工作,集中用于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條件;對7個重點移民安置村各確定1名縣委常委、各組建一支駐村幫扶工作隊、增加一個縣直經濟工作部門進行幫扶,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各確定1-2名干部幫扶聯系,形成了強有力的幫扶之勢。
2 臨澤縣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生態環境條件較差。臨澤縣貧困人口以移民群眾居多,大部分處于風沙沿線、荒漠半荒漠區和陰潮鹽堿地帶,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群眾所耕種的土地大都是開墾的荒地和沙地,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還有部分移民區所處陰潮鹽堿地帶,堿潮大,低下水位高,春澇夏旱,排陰網絡不暢,畝收入不高。
2.2 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不完善。移民區雖按照“兩西”項目計劃進行了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移民區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個別移民村社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2.3 貧困和返貧問題依然嚴重。移民在臨澤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弱勢群體,雖然通過多年的移民扶貧項目的實施,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目前仍然還存在部分生活條件相對較差、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貧困人口,住房比較簡陋,生活不夠寬裕,自我發展能力弱,因災因害,脫貧又返貧現象依然存在。
2.4 扶貧項目資金投入有限。臨澤縣不屬于扶貧區域,扶貧項目資金屬補助性質,每年爭取項目資金少,在改善移民區生產生活條件方面存在資金缺口。
3 臨澤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
3.1 深入扎實,嚴謹細致地做好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工作,切實做好脫貧攻堅“扶持誰”的問題。扶貧對象識別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始終把建檔立卡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要進一步摸清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脫貧需求,扭住貧困人口識別管理退出等關鍵環節,要用“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的貧困人口識別程序,把扶貧對象識別出來,在整個建檔立卡過程中,嚴把入戶核查關、民主評議關、村“兩委”審議關、公示公告關和動態糾錯關五個“關口”,切實做到建檔立卡家庭收入測算準、家庭情況核查準、致貧原因分析準、數據信息采集準、扶貧對象識別準。
3.2 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推進“雙聯”行動,充分發揮駐村幫扶隊精準滴灌的管道作用,切實解決好脫貧攻堅“誰來扶”的問題。著重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管道作用,使扶貧工作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要使駐村工作隊轉變過去“重投入,輕深入”的做法,真正扎根貧困村,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能力建設等扶貧項目,實行“不脫貧、不撤隊”。要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指導、跟蹤督查、制度落實和考核管理,確保工作隊按規定時間和要求,落實好各項幫扶任務。駐村工作隊要充分發揮精準扶貧指導員、項目實施協調員、政策法規宣傳員、貧困群眾服務員、資金使用監督員的作用,對接落實好全縣“1+20”精準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好脫貧攻堅“853”掛圖作業措施,完成脫貧任務。
3.3 深入扎實著力有效地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切實解決好脫貧攻堅“扶什么”的問題。通過三年來的實踐,“1236”扶貧攻堅行動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成為甘肅扶貧開發的“品牌”,成為符合甘肅解決貧困問題的成功路子。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清醒的看到,精準扶貧工作面臨著新任務、新形勢,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與其他地方相比,臨澤縣扶貧對象特殊,發展難度大的狀況從未改變,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因此,我們必須以“1236”扶貧攻堅行動為抓手,舉全縣之力、集各方之智,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努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系統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努力在扶貧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實現更科學更有效的扶貧,補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
3.4 盯緊抓實,全力以赴推進“1+20”精準扶貧行動和脫貧攻堅“853”掛圖作業實施方案,切實解決精準脫貧“怎么扶”的問題。縣委縣政府出臺的“1+20”精準扶貧方案,是今后扶貧脫貧工作開展的重要遵循。幫扶單位要發揮各自優勢,精心謀劃,持續用力,把“1+20”方案中歸屬于自己職能的專項計劃做好做優,發揚長處,在幫扶點做出特色。各級各部門應該積極協調,彌補短板,著力解決好貧困人口的養老、就醫、上學、就業等各方面困難,特別是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圍繞主導產業幫助農民創業就業,實現精準脫貧。認真落實《甘肅省脫貧攻堅“853”掛圖作業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精準脫貧任務書、時間表、作戰圖,做到平臺8個準、村級5張圖、戶戶3本賬,確保實現扶貧對象進與退的精準管理,切實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精準脫貧管理水平,倒逼精準脫貧責任落實。
3.5 認真落實脫貧攻堅驗收考核辦法,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切實解決好精準脫貧“怎么脫”的問題。
要深入學習研究《全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和《全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實施方案》,結合臨澤縣“1+20”精準扶貧方案中《關于精準扶貧實績的考核辦法》,進一步健全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激勵制度,運用好這個“指揮棒”,確保考出“水平”、考出“壓力”、“嚴”字當頭,使考核辦法真正落到實處,便于真實、準確地評估扶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