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摘要:本文從作者實際從事鐵路資金管理工作出發,論述了鐵道結算中心發展的狀況,著重分析了結算中心面臨的風險狀況,提出了如何加強風險控制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結算中心 風險分析 思考
一、引言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先后成立了鐵道結算資金中心,將鐵路內部不同層級分散的資金集中納入分局、路局和鐵道部統一管理和使用。隨著鐵路2005年撤銷鐵路分局、2013年撤銷鐵道部成立鐵路總公司,以及建設全國高速鐵路網等不斷發展和變革,鐵道結算中心也不斷在改革中成長。資金集中度越來越高,全路2016年上半年資金歸集比率91.08%,賬戶歸集比例87.23%, 22個結算中心里有20個達到了歸集比率“雙85”的要求。資金集中也使內部造血功能增強,2016年內部調劑資金將近700億元。
鐵道結算中心的設立對于鐵路資金管理的作用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完成對資金的有效集中管理;
(2)及時提供了資金數據信息;
(3)盤活了閑置的存量資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4)減少了資金在途時間,節約了財務費用;
(5)提高了與金融機構議價能力,實現了集團利益最大化。
二、鐵道結算中心的風險分析
結算中心通過這20年的高速發展,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運用風險
鐵路歸集集中的資金運用主要包含2個方面:即投資理財和內部調劑。
鐵路資金投資理財經歷了一個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2005年以前由于對鐵路資金運用范圍規定不清,加上內控措施不嚴,缺乏專業的理財知識,部分人員內外勾結,導致部分資金運用形成壞賬,這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發生在2005年L局的違規挪用內部資金62億元投資股票和期貨市場一案。
隨后結算中心對外投資理財被嚴格禁止,僅能辦理3個月以內銀行定期存款以及向鐵路總公司上調資金。
在內部調劑資金方面,目前存在一部分逾期調劑資金以及應列為資產損失的壞賬。這主要是由于受高層領導人決策,行政部門影響以及企業集團內部維穩因素的影響,結算中心內部調劑部門不能完全依照商業銀行的貸款評估方法盡責地對內部單位進行事前、事中、事后進行貸款評估。同時也有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和單位負責人決策失誤的原因。如C局2016年非運輸企業逾期調劑資金共計有2.3億元,且收回困難。
(二)資金的結算風險
結算業務作為結算中心的基本業務,每天都有巨量的資金和紛繁復雜的業務需要處理,各類業務流程差異較大,結算中心作為橋梁聯接著內部開戶單位和外部各家銀行,主要面臨著以下幾類的操作風險:
1、未造成損失的非主觀的操作風險
如以收款人錯誤賬號信息辦理收款,導致串戶;票據大小寫金額不符,辦理結算支付;出票日期書寫錯誤,辦理結算支付。這類風險可以通過說明、沖正等的方式予以糾正。
2、造成損失的非主觀的操作風險
如某結算中心2016年發生過向總公司18億上調資金,收款銀行以超過手工接收時間拒絕辦理入賬,導致大額資金在途,形成資金利息損失的例子。這類風險隱蔽性大,發生頻率小,但造成的危害大。
3、造成損失的主觀操作風險
這主要是指內外的不法分子,利用結算管理的漏洞,制造金融犯罪行為。如2004年發生的某火車東站出納通過故意制造錯誤收款單位形成付款資金退回,再盜取空白結算憑證和單位印鑒,直至篡改結算中心對賬單的方式,貪污挪用單位公款190萬。這類風險造成了客戶和結算中心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資金安全。
4、內部賬戶收款困難的風險
在外部企業網銀大規模使用的環境下,由于付款時銀行系統需要校驗收款賬戶信息,使得在銀行沒有實體賬戶的內部單位無法收款。這類風險嚴重干擾了鐵路企業的正常經營,目前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法。
(三)資金的支付風險
主要指結算中心結算頭寸超過存調比等技術指標,嚴重缺乏資金流動性,而導致結算支付危機。這類風險產生的原因有結算中心追求高收益,導致資金運用比例過高,資金收付計劃出現差錯,或遭遇突發大額支付情況。有些資金緊張的結算中心2016年部分月份存調比接近90%,極易產生支付危機。
(四)計算機的系統風險
目前使用的RFS系統從1999年投入使用到今天,已經運行了將近17年,系統未經歷過大的升級更新,已越來越不適應目前銀行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由結算核心系統演化而來的資金管理子系統(賬戶管理子系統、資金監控子系統、籌資系統等)雖不斷更新,但依然存在數據不能共享、與銀行數據不能互聯互通,災備能力較弱,原有開發人員缺失,與其他金融機構在系統先進性、穩定性、安全性、開放性、互聯網化方面差距較大。個別結算中心出現過利用系統漏洞進入系統,竊取資金的行為。
(五)會計核算的風險
結算中心的會計核算本質上應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會計核算相一致,但鐵路企業目前實施的是《企業會計制度》,目前存在著兩者兼容的問題。如編制季度和年度鐵路局財務報表時,報表編制者會把結算中心提供的全局總的結算存款與全局合并報表范圍內各單位上報的銀行存款進行沖減,但由于集經、工會、黨委、社保等單位不屬于路局合并報表范圍內,會導致沖減數據失真,影響會計報表的準確性。
(六)管理風險
由于結算中心的從業人員都是原企業的財務人員,金融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專業的金融人才,缺乏風險的管控經驗,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執行、評價等環節易產生管理風險。
(七)其他風險
機構定位的問題,由于人民銀行批準成立鐵路結算中心的文件《關于加強鐵道結算中心管理的通知》(銀發[1998]526號)下發較早,以后人民銀行文件對于結算中心在金融系統中的定位始終較為模糊。如2003年發布的《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對于結算中心內部賬戶未作規定,導致部分地區人民銀行不給內部賬戶辦理基本賬戶《開戶許可證》,至今使內部單位在辦理稅務、刻制印章等事務時困難重重,遇到有權執法機關執行對內部單位凍結、扣劃時,易導致總戶資金損失。同時結算中心在銀行開立總戶賬戶時,由于目前定位于企業內設機構,無營業執照,也無法辦理非法人組織機構代碼證,導致目前開戶手續存在合法性的問題。
三、鐵道結算中心加強風險控制的思考
面對結算中心發展過程中的種種風險,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狠抓結算工作基礎化,不斷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措施,不斷強化稽核部門監督作用,利用信息化、規范化手段對資金支付進行監督,并著力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推進:
(一)繼續很準落實各項制度建設
2015年以來總公司相繼制定了《鐵道結算中心管理辦法》、《鐵道結算中心稽核管理辦法》、特別是2016年11月出臺的《鐵道結算中心資金安全風險評價辦法》,實現了資金安全風險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控制,涵蓋了人員管理、資金集中、資金結算、資金運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稽核管理、系統管理等各方面。各結算中心都應根據本辦法積極整改,爭取能評價到B級以上(B級以下需要進行整改),同時根據該辦法劃定的重點領域,重點模塊,制定或修改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加強柜臺監管和人員建設
結算中心與其他金融機構很重要的不同點就是被賦予了企業資金監管的責任,結算人員必須強化風險意識,認真履職監督,對每一筆支出各項要素都要盡到審核責任,特別是“大額”和“特殊用途”的支出,對于不合相關依據和手續的,堅決予以退回,并上報。同時著力引進一批懂金融、風控、信息技術的人才,作為中心下一步發展動力。
(三)強化稽核檢查
稽核部門作為結算機構內部監督部門,要依規履責,選撥對結算工作熟悉并有較長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對于結算機構內部控制措施的制訂、執行、結果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和反饋,及時堵塞和化解可能的風險。更加利用好信息技術,做好資金安全的監控。
(四)做好結算系統的升級
目前的資金結算系統越來越不適應資金結算發展的需求,建議總公司應加緊對系統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其基本應該滿足以下需求:具有企業網銀功能,安全可靠,足不出戶辦理絕大多數結算業務;與4大銀行資金數據實時更新、互聯互通;資金數據與財務帳套數據共享,便于單位各崗位分析查詢。通過這些功能的實現即可以解決結算中心重復記賬、減輕勞動強度的問題,又能化解資金收付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問題,提高鐵路單位經營決策能力。
(五)解決好機構定位問題
隨著2015年總公司財務公司的設立,需要總公司層面盡早謀劃結算機構如何發展的問題,切實解決好目前結算中心面臨的生存合法性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夏夏.鐵道結算中心的內部風險與防范[J].經濟視角(中旬),2012年第04期
[2]中國鐵路總公司資金清算中心,鐵道結算中心資金安全風險評價辦法(資資函【2016】36號),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