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根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現有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看到生活中廣泛存在的數學思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生活浸潤數學課堂。結合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實踐;高效課堂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中單一性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更難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同時也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從而完成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我們生活中很多的知識點都和數學的知識點緊密相連,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支持。這些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點,就是數學教師最好的教材,生活中這些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當善于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創設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看到數學知識點的廣泛性。如,在學習“角”的知識點時,筆者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存在的角,桌角、書角、墻角等,并為學生準備了硬紙條和圖釘,讓學生制作不同的角,通過這種充滿生活氣息且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小學數學教材具有鮮明的生活性,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基于生活。但是由于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對于教材中很多的知識點都不能很好地解決,而教材中很多的知識點往往因為數學課堂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對知識點存在很大的疑惑。長此以往,部分因為理解困難的學生,會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開展實踐教學,那么數學就會變得有血有肉,數學課堂也會充滿朝氣。
生活元素引入課堂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教學回歸生活的最好體現。教學活動的安排上,可以采取靈活變換座位的方式,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在活動的形式上,采取辯論賽、小組討論、模擬場景等形式。如關于消費部分的課程,可以以同學、家人或附近居民的生活消費為主題,開展一次生活調查,小組成員既各有分工,又彼此協作,既了解了周圍居民的文化生活狀況,又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將活動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既實現了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要求,又達到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置具有生活實踐的課后習題
近幾年,在知識點的考核中,價格、利率、盈虧等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語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數學習題中,很多學生面對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習題往往不知道怎么入手,致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不到提升。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生活實踐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這方面的練習,在課后習題中為學生設計具有相應知識點的習題進行練習。課后習題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有效的課后習題練習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點。但是在現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習題練習時,都喜歡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想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但是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教師大量的習題練習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學生即使在教師和家長的監督下完成了學習任務,也往往是在機械重復中進行習題的解答,達不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教學中“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后習題的設計,如學生的幾何圖形掌握不牢靠則讓學生多加訓練幾何習題,學生的方程知識掌握不牢靠則讓學生練習方程習題。通過這種符合學生實際的課后習題練習,既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課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玉亞.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2(11).
[2]龔玉章.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初探[J].新課程(下),2012(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