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簡單介紹,說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明確該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并進行專業發展路線探討。
關鍵詞:就業導向;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相對于其他管理類型專業,建立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該專業在文化發展產業化的當下,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價值,尤其是該專業培養的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目前文化產業發展之必須。然而,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也應該與文化市場發展相吻合。
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目前的發展狀況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自2004年開始出現至今,已經廣泛存在于我國大多數高校以及高職院校當中。盡管該專業的建設目標是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培養相應人才,但是,文化產業的發展主力仍是傳統的影視制片和印刷出版業先鋒人物,很多專業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在就職過程中感覺迷茫。然而,文化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管理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剛需,這意味著該專業的發展應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相擬合,即以就業為導向,設計專業建設和發展路徑。這不僅是促進學生就業的有效方法,也是該專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就業導向視角下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路線
1.以學科掛靠的方式辦學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包括各種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內容,如文化產品創新、文化產品銷售、文化產品經濟人等。但是,在就業導向視角下,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呈現著一種目標零散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辦學要解決學生就業的問題比較困難。而縱觀目前文化產業發展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則不難發現,文化與高校研究息息相關,因此,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應依托、掛靠院系或是某一強勢學科尋求本專業的建設途徑。從全國層面上分析,本專業多依托在文史、語言、藝術、傳播、商學和管理等學科門類。依托母體辦學的思路,無疑是合理和可行的。這是因為,一般來說,母體有著較長的辦學歷史,在學科建設、科研學術、師資團隊等方面都有了相當的積累和條件,教育資源充足,教學水平較高,有的甚至還是強勢學科或專業。從母體分離出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具有基礎好、起步快和教學成本低的特點。
2.根據市場需求創新培養模式
符合人才市場的需求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辦學的唯一出路,因為文化產業市場發展直接為該專業的畢業生提供工作崗位,指導這些學生的職業規劃路徑。目前國內有一百多所高校開設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專業建設尚不成熟,人才培養目標較為寬泛,培養目標不夠細化,使得該專業人才培養受到了一定局限。例如,就業市場需要對某項文化事業進行推廣,需要必要的宣傳人才、文案策劃、銷售以及活動組織工作人員。但是,目前高校并沒有從這些細節角度培養學生,畢業生盡管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做基礎,但也很難迅速適應崗位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充分了解國內以及區域文化市場的人才供需狀況,積極開展專業調研,獲悉文化企事業單位急需的人才信息,并在進行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和創新。例如,將畢業實踐改為學期末實踐,要求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都進入區域所在的文化產業公司或事業單位進行實習,通過實習了解文化產業相關工作的具體內容,以便進行職業規劃;又如,對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就職回訪,分析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在理論課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專門的崗位技能指導培訓課,由文化產業工作者擔任指導教師,進行人才培養。
3.遵循文化產業發展方向進行人才培養
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預備”性質,這是高校教育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關鍵點,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來講,“預備”式的人才培養是就業導向視角下專業發展的主要形式。這意味著,專業建設應該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相契合,只有這樣,人才培養所展示出來的畢業生技能、素質,才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和進步。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高校聯合所在地區域的文化產業,建立研究性的發展論壇,共同探討文化產業建設的走向,并為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指引。另外,以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特點來看,跨區域化以及全球化發展態勢極為明顯,這就要求高校高屋建瓴,站在宏觀角度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在微觀角度上細化人才培養路徑,力求為文化產業提供各類創造型人才,只有這樣,該專業的畢業生才能夠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發揮創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工作并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對大多數高校來說仍然是一個新興專業,而新興專業在以就業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的建設方面,始終處于一種試探的狀態。這種建設狀態將影響專業建設的廣度,即部分高校礙于學生的就業局勢,在擴大規模方面猶豫不決。因此,在進行專業建設時,必須重視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態進行回訪,以科學數據為依據,分析專業學生的就業趨勢,以此作為專業建設之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振艷.轉型就業視角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石家莊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為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6(6):116-117.
[2]張偉.從就業現狀探究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J].東方企業文化,2015(9):108-109.
作者簡介:江月英,女,福建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福州大學陽光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