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摘 要:通過數學建模的學習與鍛煉,學生體驗了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過程,感受團結合作中創造的艱苦與歡樂,學會了如何使用網絡為解決問題提供服務,體驗了自己研究的成果被別人接受與參考的喜悅。
關鍵詞:高職數學;數學建模;自主學習
一、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以上饒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盡管根據不同的專業,選擇了不同的教材,如《計算機數學》《工程數學》《高等數學》等,但其實質及內容差不多。限于數學課程的學時數(理工類專業只有大一開設數學課程,周課時3節,文史類專業不開設數學課程),對于大部分理工專業來講,也只能用有限的時間講授最基本的微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等基礎知識,對于線性代數、圖論、離散函數等,學生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而這其中,有些知識對于理工專業的學習起到很大的基礎作用。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分析,無論是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還是使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由于數學課程的枯燥無味,再加上學生對中學數學知識的較差掌握,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也聽不大懂,即使能理解部分知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掌握。
二、高職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目標定位及學習特點
高職院校要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向社會及企業輸送的是應用型人才。學校對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也有要求,比如實踐課時占總課時比例的50%以上,從每年上報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個比例近兩年還在不斷加大,高職院校每五年要完成一次人才培養辦學評估,評估指標體系也對這一點做了明確的規定。既然是對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那么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這也是高職院校對教學及培養目標的定位。
三、數學建模對高職學生所起的作用
數學模型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事情,數學建模就是構造數學模型。數學建模涉及很多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數學建模需要學生的積極性、靈活性,同時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數學建模的學習與鍛煉,學生體驗了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過程,感受了團結合作創造的艱苦與歡樂,學會了如何使用網絡為解決問題提供服務,體驗了自己研究的成果被別人接受與參考的喜悅。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激發,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必須做出必要且能讓人接受的假設,并舍去部分因素,這就是創新創造能力的一種表現。再者,要解決數學描述出來的問題,想得出一個結果,光靠傳統的列式計算或借助計算器那是肯定不夠的,因此,他們得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習并學會如何使用MATLAB等軟件。
四、現代科技條件下,數學建模主導高職數學課程是必然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更新,數學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如今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手機app的研發也是日新月異。在這種形勢下,數學教學再也不能靠一支粉教知識,必須與實際聯系起來,學生也不能只靠聽課、看書、套公式做練習來學習知識,要充分學會如何借助現代科技產品解決問題。
五、教學案例
例:某公司每天8h的產量最少1800件,為了保證質量打算請一、二級檢驗員質檢:一級檢驗員每小時檢驗25件產品,失誤率2%,工資40元每小時;二級檢驗員每小時檢驗15件產品,失誤率5%,工資30元每小時。檢驗員每失誤一次公司要損失20元,為使總檢驗費最少,該公司應請一、二級檢驗員各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