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鳳
摘 要:文章以市級公開課“抽樣”為載體,分析當前體驗式教學的現狀與問題,闡述體驗式教學的概念與意義,并對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體驗式教學提出一些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數學課堂;體驗式教學;抽樣;主體地位;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33-01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不僅是認知方面的,還應包括態度和情感的豐富與提升。體驗正是一種情感真正投入的學習活動,它可以使學生達到自我感悟、自我認識、自我升華境界。因此,新課程實施以后,很多老師在課堂中拋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
二、數學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本文作者有幸參加一次市級大型研討活動,并在活動中開出一節公開課——浙教版七年級下“數據的收集與整理(2)——抽樣”。在長達數周的磨課過程中,領悟到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教學形式。下面,以“抽樣”這節課為例,分別從學情分析、文本解讀、內容呈現、組織形式四個層面闡述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體驗式教學。
(1)關注學生經驗,奠定體驗基礎。教學“抽樣”這節課時,考慮到學生小學時已經學習過普查概念,因此,教師應先讓學生充分經歷普查和抽樣的過程,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兩者的特點,再引出抽樣的概念,這樣學生對抽樣概念的體驗就會深刻。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采用的普查和抽樣的例子盡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如果學習的內容脫離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產生倦怠的情緒,不利于主動學習。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
(2)解讀教材文本,深化體驗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想要用樣本調查結果反映整體結果,不僅要使選取的樣本有代表性,還要使樣本容量合理,在公開課上,教師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方案:現在要了解我校學生左右眼的視力情況,請設計一個抽樣方案,使所選取的樣本具有代表性,樣本容量要合理。合作要求:四人一個小組討論,并推選兩名組長,一人記錄方案,一人上臺來展示小組成果;請記錄的同學盡量把字寫大點,以便同學們都能看清楚小組的成果。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設計了很多方案。接著,教師讓學生分析這些方案哪個更合理。最后再向學生提問:你們設計的方案可以實施嗎?這樣,讓學生考慮在設計抽樣的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合理性,還要考慮可操作性,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抽樣的作用。學生有了這樣深層次的體驗,就更加深刻地體會抽樣的本質。
(3)創設問題情境,搭建體驗平臺。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全身心地體驗學習新知的樂趣。在抽樣概念的引出環節,教師設計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左右眼視力調查”情境:同學們習慣用左手還是右手?習慣用的手就會強壯一點,我們的眼睛是不是也是一強一弱呢?兩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興趣全都調動起來。接著,教師再順勢向學生介紹一個醫學小常識:如果長期使用視力較好的眼睛,視力較差的眼睛就會慢慢退化,最終將影響立體視覺。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自己哪只眼睛更強,哪只眼睛更弱嗎?然后,教師要求全班同學一起檢測。這時,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進來,課堂上學習氛圍濃厚。
(4)改進教學形式,提高體驗效率。為了讓學生感悟該如何抽樣,教師在初次試課時采取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文本的閱讀量較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組織形式進行修改,把閱讀材料的方法改成與學生分享抽樣故事。“蓋洛普和《文學摘要》雜志社都做過相同的一件事,就是對1936年美國總統大選進行預測。蓋洛普從九千萬左右的美國公民中,每個州、各階層抽取5萬人進行調查,調查顯示:羅斯福會成為美國總統。《文學摘要》雜志社用電話簿上的地址和汽車俱樂部成員名單上的地址(當年只有富人才有電話和汽車)發出大量的信,收到回信200萬封,調查顯示:蘭登會成為美國總統。你們知道最后真實的結果嗎?羅斯福以大比分優勢成為美國總統。蓋洛普因為此事一炮而紅,在以后的總統大選中,蓋洛普都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預測,幾乎從未失手。《文學摘要》雜志社則因為此事而名譽掃地,不久就停刊了。聽完這個故事,你能說說你有什么想法嗎?問題:要怎么樣才能讓抽樣的結果更接近實際的結果?”實踐證明: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吊足學生的胃口,激活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總之,體驗式教學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驗式教學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本文以“抽樣”這節課為例,分別從學情分析、文本解讀、內容呈現、組織形式四個層面,論述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體驗式教學。
參考文獻:
[1]吳生煌.數學課堂實施“體驗性教學”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4(01).
[2]劉秀蘭.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驗成功[J].教學與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