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璐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輔導答疑、作業布置和第二課堂活動中,效果顯著。文章從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在輔導答疑中因勢利導,在作業布置中分類要求等方面對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因材施教;英語教學;輔導答疑;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1-0088-01
如何恰當地組織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積極性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輔導答疑、作業布置、第二課堂活動等方面,靈活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總體上應當面向多數,鼓勵優生,兼顧差生。在具體做法上,應當抓好“學生層次”與“教學內容層次”的有機結合。首先,教師應當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特長愛好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大致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同時通過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教學內容劃分為“一定掌握部分”“基本掌握部分”和“深化拓展部分”三個層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中等生學好前兩部分內容,優等生要把三個部分的內容全部學好,差等生要學好“一定掌握部分”的全部內容和“基本掌握部分”的大部分內容。對于各類學生“一定要掌握”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著力講透,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明白,不留疑問;對于“基本掌握”的內容,只要求中等以上的學生掌握好,差生基本掌握就可以了;對于“深化拓展部分”的內容,只要求中上等生掌握,對差生不做要求。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授課中的信息反饋,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授課進度和教學方法。對于必須掌握的內容,教師若發現較多的學生沒有聽懂,就不能輕易放過,而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或進行必要的重復,或增加適量的練習等,使教學達到目標要求。對于深化拓展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應以較快的速度講授,即使發現有部分差生沒有學懂,也不必多費功夫,可課后進行輔導。
二、在輔導答疑中因勢利導
課后輔導答疑,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環節。輔導答疑多是對單個學生進行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了解得更加深入,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這方面,教師要堅持“指點、引導、補糾”為主。程度好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多是綜合性、技巧性、靈活性比較強的,他們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強,因此,在答疑過程中,教師應弄清問題的要害,以指點為主,指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點出問題的關鍵,余下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解決。中等程度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課堂上講過的內容,一般能夠理解,他們提出的問題,較之課堂內容有一定的深度和綜合性,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為主,將問題與課堂內容聯系起來,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在課堂上無力把課程內容全弄明白,課下忙于作業,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多數離不開課后作業的范圍,而問題的根子,又往往出于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上,因此,在輔導答疑時,教師應以補糾為主,通過個別講解,將差生在課堂上沒能聽懂的部分加以補充,糾正他們對知識理解上的錯誤和偏差,并給予鼓勵,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技巧,促使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三、在作業布置中分類要求
教師布置作業要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要求大多數學生做完必做題,對優等生則要求在做完必做題的基礎上,盡量做完選做題。這樣,多數學生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優等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差生也能通過努力鞏固所學知識,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批改作業,是師生之間的一次書面對話和交流。教師通過批改作業可進一步了解學生情況,學生可以從教師的批改中獲得教益。因此,教師批改作業應細致認真,不僅要標明對錯,而且應標明錯誤所在,該寫批語的一定要寫好批語,好的做題方法,要及時提供給學生。對個別差的作業,教師要盡可能面批,當面指出問題所在,進行細致講解,直到學生弄懂為止。對布置的作業要嚴格要求,要有作業批改記錄,對作業不及時交或作業馬虎的學生,要查明原因,絕不遷就放過。此外,要重視作業講評,對作業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進行集體糾正,用較短的時間解決面上的問題。對特殊性問題則課后單獨幫學生解決,要介紹作業中好的典型,使之得到推廣和發揚。
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深化教學內容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因材施教的另一條重要途徑。教師要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組成課外學習興趣小組,因人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有時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把課堂內容運用到課外,從而深化教學內容,擴大教學效果;有時組織討論英語問題,探索解決英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舉辦讀書講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結束語
因材施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它的運用會隨著教育教學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只要教師立足實際,踏踏實實地根據這一原則去不斷探索,就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
參考文獻:
[1]張仁賢.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
[2]張敏.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