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奔騰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中化學有效教學進行探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首先制定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再通過制造有效的課堂氛圍、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指導方式及有效的教學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高中化學 有效教學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142-02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化學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化學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這就給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必須實現有效教學,通過教學的不斷改進和突破,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高效性,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有效教學概述
有效教學來源于上世紀的歐洲教學科學化運動,主要核心在于教學效益?!坝行А笔侵竿ㄟ^教師的課程講解教授,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能獲得進步,也就是說教師教學有效性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學習的進步情況是對教師教學成效的反應和評價。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化學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時應注重以下幾點:第一,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進步為核心;第二,關注單位教學時間產生的效益;第三,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盡可能對教學進行科學評價。
二、構建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一)師生之間和諧溝通。要實現“有效教學”第一點就是創建一個互動交流的課堂空間,為此,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應針對化學知識的教授和學習進行分享和討論,課本知識、實驗結果、實驗經驗等都是相互討論和溝通的內容,只有建立這種交流和互動,教師才能獲得教學方法的提升,學生也能掌握知識的要點重點,從而形成共同的目標,實現共同發展。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個性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產生不同,其中肯定會存在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在交流的基礎上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要實現教與學的共同發展,老師必須盡可能多的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按照學生的特點來安排教學活動。另外,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應有足夠的信心,讓他們從教師的關懷和鼓勵中獲得學習的動力,挖掘其潛在能力,使其獲得學習的進步。
(三)教師應以研究者的心態致力于教學。在有效教學的探索中,教師除了要重視理論知識外,還要重視基礎知識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應正確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化學實驗,這兩個階段缺一不可。通過這個過程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實現對教學的反思和完善,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有效性。
三、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要提升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首先制定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再通過制造有效的課堂氛圍、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指導方式及有效的教學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以生為本制定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組織的重要依據,也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最終標準。傳統的制定教學目標多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深化知識理解等作為目標,但這樣的教學目標比較籠統,教師是無法直接觀察獲知的。為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細化目標,要將化學教學中的可操作性與導向性放在首要的位置。比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課時,教學目標可以這樣制定:設置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認識到其中電子的轉移現象,并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現象。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才更具導向性和可操作性,更易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也更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課堂氛圍的調節。要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始終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知識傳遞中,這是實現教學任務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見機行事采用策略,抓緊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解鐵生銹條件這一課時,學生對枯燥的化學內容逐漸感到煩悶,不少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這時,為了抓回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利用一些新聞來調節課堂氣氛。如把 NASA 向火星發射“機遇號”和“挑戰者號”作為引子,提出問題:為什么“機遇號”和“挑戰者號”在火星上找到氧化鐵就能說明火星上有水?拋出這個問題,學生的興趣被點燃,紛紛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的氣氛隨之活躍起來。在學生熱烈討論一番后,教師順勢結合本課知識點對這一新聞進行解讀。由于高中生對科技事件關注度大,許多科技事件看起來非常深奧,很多同學認為與我們當下學習的知識無關,其實不然,將新聞內容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能夠有效地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學生始終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這堂課的有效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瘜W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具有嚴謹性和絕對性的特征,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容易產生枯燥感,降低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集圖像、文字、音頻、視頻于一身,能將化學知識更加直觀、形象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視覺及其他感官上產生巨大沖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教師可通過動畫設計,讓學生在動畫中體會微觀世界的奧妙,形象地構建起對微觀世界的認知結構。又比如,在“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教學中,改變壓強對 NO2 與 N2O4 之間的轉化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學生往往不會注意到顏色在加深后又略變淺這一現象。將這個變化的過程制作成實驗模擬動畫,將顏色變化有層次地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壓強變化中氣體顏色的變化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從而為平衡移動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重視實驗操作教學。實驗操作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實驗操作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能幫助學生強化對化學反應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講解 CuSO4·5H2O 時,學生往往會對其中的藍色物質產生興趣,但僅靠教師的講解是不能讓學生對其屬性有深入的認識,此時加入實驗操作,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親自進行溶于水、加熱等試驗操作,學生就會對這種物質有循序漸進的認識,并在實驗中得出自身的體會,這樣的教學會獲得顯著的成效。
第三,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瘜W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許多現象都能在生活中發現,因此在開展化學教學時,教師應努力實現與生活的結合,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快速掌握知識,還能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比如在闡述氧化活動相關知識時,可以以生活中金屬生銹作為話題,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哪些金屬容易出現生銹現象,生銹的金屬如何除銹?應用到哪些化學知識?又有哪些金屬是不會生銹的?是什么成分讓它們免遭生銹的干擾?這些生活化的問題都可以作為課堂的教授內容,豐富學生的認識,真正讓化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第四,采取多元化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要求學生的能力全面發展,老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僅以分數為唯一評價的評價方式。為此教師應在教學評價中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評價,讓學生在鼓勵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對學習化學更有自信。另外,通過多元評價機制的設置,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做出自我評價,這也為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了一種更加公平的評價方式。
第五,重視課后反思。教師在每次完成課堂任務后,對于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及教學成功之處進行反思和總結。只有對每堂課內容進行細化地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更加理性地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構建起更加合理、科學、全面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快速有效地得到知識的積累。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強調的教學本質是有效性,主要開展教學的陣地是課堂,要順利實現高效性課堂的建設,并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知識,任課教師肩上的擔子還很重。教師不僅要對課本知識努力鉆研,還要借助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大膽創新突破,才能不斷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史 蓉.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2]晏 輝.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實踐與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張曉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有效探究教學的策略探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4]劉 妮.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8)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