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火根
摘 要:在數學課堂運用問題導學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帶著問題更好地參與探究,最終獲得數學能力的發展。理答作為一種關注問答前后的教學技巧,能助力教師更好地調整問題導學課堂。文章從引問、追問、反問三個方面研究理答在問題導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靈性理答;數學教學;及時引問;適時追問;巧妙反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2-0093-0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眴栴}導學是課堂的經典模式,理答是進行課堂調整的重要技巧。教師應靈活運用理答策略,釋放問題導學魅力。
一、及時引問,在理答中啟迪思路
基于理答的問題教學課堂,教師要關注問題導學之前學生的思維特點。特別是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困惑時,問題要能助力學生答疑解惑,促使學生找到思維的突破口,最終有效建構知識。引問必須基于學生的思維情況,通過問題呈現重點或難點,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教師可以先幫學生復習2、5的倍數特征,接著出示一組數,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判斷能不能被3整除。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雖然搶答完了,但在驗證答案時,學生發現快速搶答中錯誤很多。顯然,應用2、5的倍數特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答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認知和思維沖突,教師應及時將學生引至課本上提供的100內的數,然后讓學生找出所有的3的倍數,并提出兩個問題:“橫著看,前10個3的倍數,個位分別是哪些數字?”“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在探究第一個問題時,會發現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光看個位是不行的,要有效突破思維定式。第二個問題則為學生找到了3的倍數是個位上數的和都是3的倍數。這個探究過程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如果學生能自主親歷探究,就能留下深刻印象,并獲得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適時追問,在理答中突破盲區
問題導學是基于問題而展開,但在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有些問題會“阻礙”學生的思維,成為課堂的“攔路虎”,使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局。理答要關注學生思維的情況,當問題導學出現困難時,教師可以適時追問,巧妙將第一次問題導學中出現的難點變成更細致化的問題,借助二次追問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使學生突破思維盲區,最終理解問題。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人教版教材對百分數意義的引導并不多,這對于幫助學生深度建構百分數的意義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此,教師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百分數,并在課堂討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上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并說說百分數表示什么。不少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百分數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有一個學生說:某次數據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3.64%,它表示了每100個小學生中,有23.64個學生得了近視。此話一出,馬上有學生反駁,有0.64個人嗎?于是,又有學生說可能是23人,也可能是24人。但這樣的答案顯然無法令學生信服,學生的思維陷入困惑之中。教師及時追問:調查組調查的人數正好是100人嗎?學生就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又有學生回答道:如果調查組調查了10000個小學生,就有2364個學生近視。學生的答案看似完美,但是蘊含于百分數之中的知識還是沒有被學生自主探究出來。教師再次追問:調查組的調查數據剛好是10000人嗎,而且,中國的學生這么多,調查的數據應該不會局限于10000人,那么23.64%是怎樣來的?問題再次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明白了百分數的意義,它不表示具體的量,而是兩個數據之間的百分比關系。
三、巧妙反問,在理答中糾正偏差
在構建問題導學的課堂模式中,問題是學生探究的重要載體,也是課堂生成的重要資源。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急于將正確答案拋出,強加灌輸的解題策略無法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反問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思考過程,在自我尋找原因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促進學生解題思維的發展。例如,欣欣體育專賣店在搞促銷,所有商品一律打6折,足球促銷價120元。問:足球原價多少錢?不少學生會將式子列成:120×60%=72(元)。學生會出現錯誤是因為沒有理解好題目中的各個條件之間的數量關系,同時,對單位“1”也沒有把握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教師巧妙反問:足球原價72元,促銷價120元,做這個活動能吸引顧客嗎?反問激活了課堂,學生也發現自己解題過程中的錯誤,為了找到錯誤,他們再次認真分析題意,研究題目中的各個已知條件,“所有商品一律打6折”是關鍵句,想找到單位“1”,必須理解好這個已知條件。學生計算完之后,教師再次滲透驗算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四、結束語
總之,在運用問題導學模式時,理答是教師調整問題導學的重要策略,能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導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問題,從而有效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讓理答變得更加智慧和靈性,最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的現狀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
[2]鄧治鳳.小學數學新手教師與經驗教師課堂理答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