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勝靈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監督和指導工作,逐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困生教育,提高他們學習成績,從而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而轉化學困生、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是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不能因為學困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學困生的形成的原因,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學困生對癥下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轉化策略
農村小學的學生有不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大人的監督和引導,學習習慣較差,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語文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監督和指導工作,逐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困生教育,提高他們學習成績,從而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而轉化學困生、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是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不能因為學困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學困生的形成的原因,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學困生對癥下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筆者就如何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家庭的因素、學校的因素。社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父母的綜合素質水平不足以指導、教育孩子,或父母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職責,疏于管教和關心孩子,會使孩子步如學困生的行列;學校的因素:某些教師的“打擊”不斷,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學困生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以至于逐漸地對人,對集體完全失去信心;社會的因素:消費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影視、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給部分青少年的虛擬情感走向極端創造了可能,網絡游戲更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學困生,每次我都本著理解的原則,摸清他們學習差的原因,采用通電話或走訪方式與家長聯系,從側面了解其學習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心理發展過程等等,為轉化學困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1.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時,就能孜孜不倦的學習鉆研。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效果也比較好:上課時能注意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有了興趣,遇到困難也能頑強的克服,不感到負擔,卻產生欣慰快樂的情趣,因而能較好地掌握知識。學困生也同樣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利于激發學生內驅力的環境氛圍;對學困生以表揚為主,抓住每一次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要設計相宜的課堂練習,使學困生在課堂上進步,樹立起自信心。還要經常與學困生談心,融洽師生間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勵,并制定可行的目標,培養他們的成功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包括許多方面,如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作業的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等等。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哪些懂了,哪些不懂,或者有疑惑地方作好“?”或下劃線“----”的記號,并把這些記號找老師、同學幫助解答;對不認識的或不懂的的字、詞、句先有一個熟悉的過程,讓他們在學習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印象。而課前預習還需要老師監督和引導,逐步讓他們養成習慣。教師可以把預習要求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要突出重點,不能拘泥形式,盡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或者將預習的常規要求與特殊要求結合起來,針對具體課文的生詞特點,有選擇地讓學生找出近義詞,聯系上下文想想詞的意思。因此預習作業的形式應多樣化,應該對癥下藥。這樣學生的預習勁頭、學習興趣更濃了!對于認真完成作業這一點來說,學困生能堅持到底的人是少之又少。做題時,寫字缺筆少劃,寫拼音不注意聲調,忘記帶課本的,這樣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生活中學困生每天常常出現丟三落四現象,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顯得至關重要。
3.抓住有利時機,及時鼓勵,及時引導,使之循序漸進。學困生的身上絕非消極心理因素,其心靈深處也有閃爍的光點。作為教師應該積極發現這些光點,并努力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困生萌發“一切從頭開始”、“我要進步”等的愿望。當他們受到表揚時,其內心常常是興奮的,心里充滿了上進的渴望,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教師引發會主導作用,引導他們自信、自立、自強,發揮他們的優點和特長。對學困生不能因為他們一些缺點就冷落、疏遠他們。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被重視、被賞識,使之感到無限的溫暖,進而點燃希望之火。家庭關系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的。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稱贊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所以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不能冷言惡語,而要加強溝通,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孩子做作業時,無需陪他寫,陪他看,但必須給他們適當的指導和監督。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不需每天批閱,但需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去查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學習的關心,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對學困生要及時了解、及時教育。學困生因思想狀況很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導致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對于他們的異常表現,哪怕是很小的異常都要加以關注,及時了解、及時教育。如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習不夠專心,靠單一的說教和施壓解決不了問題,要想方設法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不要因為學困生成績差就讓他們成為課堂的“陪客”,放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而是應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學困生,盡可能地讓他們多動口,多動手,多參與,以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從被動參與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習。
總之,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必須要認真研究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運用恰當的教育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循序漸進,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在他們取得進步的基礎上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使他們覺得自己還有希望,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享受學習,在老師,家長和社會共同的指引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敏嬌 汪穎 《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信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