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難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數學不僅要給予小學階段的學生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融合,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可以把課堂上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就當前課改下小學數學的課程要求和標準,說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并淺析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數學課堂
一、小學數學的課堂現狀
以前的傳統課堂注重知識的講授,老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本身自控性就差,老師灌輸的知識又多,學生很難全面地掌握,從而形成讀死書、死讀書的怪圈。既沒有辦法靈活地運用知識,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而不關注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是落后的、陳舊的、不科學的。要想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就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把教學和生活相結合。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全面發展,更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由于處于身心都還在發展的狀態,在日常的課堂中往往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很難按照本來的教學計劃去完成任務和進度。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會使課堂變得富有趣味性,也就更容易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另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是把基本的一些數學知識教給了學生,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數學的真諦,很難運用數學思維去考慮問題,甚至會使其產生一種數學是一門不易學習的學科的想法,從而產生一定的抵抗心理,不僅會耽誤當前的教學進度,對以后的思維訓練也會有深遠而嚴重的影響。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復雜、單調、抽象的概念,并幫助他們在腦海中建立一種模型,幫助其學習數學。生活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把生活中的元素在課堂上展現,然后讓學生用數學思維去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學生對生活中的知識多多少少都會熟悉,因此,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去聽講,也就會對數學開始有一些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老師才可以更好地誘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發揮其自主能動性。
例如,在講授圓的周長時,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問題,比如問問他們平常吃飯的圓盤,圓碗大概能裝多少東西,他們可以大致猜測一下周長,從而自然地導入到課堂中。當他們學會之后,也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強的作業,比如計算家里圓形物體的周長,這樣既不會占用他們太久的課下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也能保證他們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數量。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皆有數學,他們就會留意生活中的問題,并運用數學思維去考慮問題,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空間構造能力并點燃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為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應用數學。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首先,生活化的數學知識要是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而且可以很好地與課堂知識融合,不要生搬硬套,使學生更加迷茫,那就起不到生活化的目的了。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勤思考。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戶外。我們之所以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因為想讓學生能夠理解,這些知識是來源于生活,而且還要運用到生活中。因此,我們可以定期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探索,讓他們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
最后,在作業方面,雖然在小學還涉及不到很深的邏輯思維問題,但有些問題也是比較抽象且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要想加深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的印象,就要讓他們在課下多從生活中主動地汲取數學知識。也可以安排一些讓家長和學生互動的作業,既能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數學知識,讓他們真正地懂得知識來源于生活。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生活化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更高效,使學生更感興趣,使老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運用生活化這種模式,就是希望學生不要成為只懂理論的老古董,而成為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能夠真正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能夠擁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夠理解那些枯燥的概念并形成一定的空間邏輯能力的現代型人才,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1]潘麗萍,古麗美. 讓生活之水澆灌小學生數學思維之花:淺談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9):184-185.
[2]伍團秀,古春暉. 巧引生活之水,澆灌學生數學思維之花:讓生活化教學模式走進小學數學課堂[J].東方教育,2013(4):15-16.
[3]潘麗萍,郝麗美.讓生活之水澆灌小學生數學思維之花:淺談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9):184-18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