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司法改革對檢察官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目前我國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卻存在四個問題:一是重使用鍛煉、輕教育培訓;二是培訓內容設計上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三是培訓運作模式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四是培訓管理寬松,缺乏機制約束。因而,本文認為有必要針對性地從成立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優化課程設置等四大方面加以完善,以期對實踐有所禪益。
關鍵詞 司法改革 檢察官 教育培訓
作者簡介:胡韓彬,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58
一、司法體制改革對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其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如今司法改革正在全國推開,檢察改革中的檢察官員額制和司法辦案責任制都對檢察官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辦好檢察官教育培訓,構建功能作用完善、設置科學合理的培訓制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面。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重使用鍛煉、輕教育培訓
當前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被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來對待,很多人認為干警素質提升并非培訓聽課就能提高的,有時間還不如區辦案,因此很少開展培訓活動。即使舉辦培訓,也經常因為經費和辦案壓力等因素而縮小規模、縮短時間。還有一些檢察業務部門認為教育培訓是培訓機構的事情,與本部門無關,對如何提高干警的素質能力缺乏明確的培訓規劃。有些領導把教育培訓當作軟任務,認為只有業務工作才是硬指標,因而很少安排業務骨干和優秀干警參加培訓。
(二)培訓內容設計上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雖然檢察教育培訓工作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對各級各類檢察干警知識素質能力的系統調研分析還有所欠缺,沒有因人施策,尤其是在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的背景下,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沒有明確區分,培訓內容出現兩個極端:有的以基礎理論課程為主,以少量的業務專題為輔,重基礎理論、輕業務需求,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檢察人員的培訓內容和標準沒有明顯區別,基礎性有余、針對性不夠;有的是以單純的業務工作為全部內容,或是簡單的經驗交流,忽視理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培養檢察官職業思維和職業道德、自我學習能力等方面內容明顯偏少,急功近利,缺乏必要的前瞻性。
(三)培訓運作模式落后,師資力量薄弱
有的培訓走過場現象嚴重,缺乏對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缺乏創新發展的意識,仍主要以傳統的灌輸授課方式為主,互動性不強、實踐性不夠,教學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從師資力量上來看,培訓教師一般具有很高的理論或業務水平,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些教師大多是兼職,往往需要承擔教學和工作的雙重任務,缺乏必要的授課準備與科研的時間,對教學方面的研究積極性不高,并且普遍沒有接受過教學方面的專業培訓,授課經驗和技巧相對不足,不太注重互動交流,不會調動課堂氣氛,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四)培訓管理寬松,缺乏機制約束
尤其在最后的培訓考核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和操作性強的規定,雖然教育培訓制度中要求凡訓必考,但經常被打折扣。即便組織考核,也往往缺乏嚴肅性和規范性,基本上以出勤次數作為培訓結業標志,且從未出現不過關情況。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更多取決于學員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制度設計缺少約束。檢察官參加培訓情況與其工作考核和任職、晉升之間沒有關系,基本不存在將學習培訓結果與檢察官任職使用直接掛鉤的情況,這就使得培訓成為可有可無的經歷,影響了檢察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導致培訓效果甚微。
三、完善我國檢察官教育培訓制度的建議
(一)成立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
鑒于改革后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有必要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設立專門機構——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作為領導機構,成員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業務廳室、國家檢察官學院有關人員和高校法學專家組成,還可以將檢察官遴選委員會成員納入其中。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的職責為:對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統一規劃、政策制定、工作指導及監督檢查等,具體可包括擬定參訓學員條件和選拔程序,抓好全國培訓整體規劃和監督檢查,組織結業考核等。另外,考慮到我國檢察官人員基數大,可實行高檢院和省級院雙層領導體制,在省級院設立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分會,負責本區域內的教育培訓工作。
(二)優化課程設置
建立完善的檢察官教育培訓課程體系,可以結合檢察工作信息化,探索實行全國統一的網絡教學模式,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檢察官學院組織教師講授,全國各地的培訓機構學員同步收聽。同時,考慮到檢察官精英化的需要,應根據培訓對象的差異,區分檢察官職位和專業特點來確定每個班次的培訓內容,實行小班化教學。在培訓內容方面,既兼顧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全方位提升,又防止大而全,力求專而精,以滿足不同專業和崗位需要。
(三)強化師資力量保障,實行教學方式改革
應以學員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強調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如案例式、模擬式、研討式、互動式、實訓式,更加注重啟發學員,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力爭取得更好效果。在師資力量方面,應選擇符合條件的現職檢察官、法官、警官、律師、高校教授學者等人員擔任,同時根據需要聘請臨時教師擔任一些綜合類或特殊課程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檢察教育培訓工作師資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把控能力,可以組織專門的教師培訓班,以滿足檢察官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日常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嚴格的培訓工作制度、流程管理和紀律規定,尤其是要嚴格學員考勤紀律、學習紀律、生活紀律等。建立培訓質量評估機制,貫穿培訓的各個階段,既包括實時評估,即通過觀察課堂學員表現和教師表現等形式,及時了解培訓情況;也包括延時評估,即培訓結束后的一定時間內召開座談交流會,對參訓學員所在單位人員進行訪談,進一步了解培訓情況。同時,建立結業考試考核機制,可將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互動效果、學習成果、素質潛力等方面作為考核內容,考核形式也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撰寫論文、報告、筆試、面試、座談等形式。最后,還應建立參訓學員培訓檔案,準確完整地記錄學員參加培訓的過程,包括考核情況、學習情況、崗位實踐以及最終結業成績等方面的內容,將學員培訓考核成績作為重要參考依據,與工作業績等同衡量,提高檢察教育培訓的效力。
參考文獻:
[1]劉業軍.完善我國檢察官培訓的思考.人民檢察.2011(24).
[2]方紅衛.構建基層檢察院青年干警培養體系.江蘇法制晚報.2013,10(006).
[3]何江波、劉東紅.檢察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中國檢察官.2010(21).
[4]武清.基層檢察工作中青年檢察人才培養情況分析——以天津市武清區檢察院青年檢察人才培養為樣本.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6).
[5]江偉松、文運政.基層檢察機關教育培訓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法制與社會.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