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就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小學生進行思維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語言,而想要更投入地去聽去想去做,就要想說、會說,所以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更加重視。以實際經驗為基礎,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了探討,以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方法
以下這種現象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當中很容易出現,就是讓學生解題很容易,但是讓他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說出來卻很難。比如學生在解一道應用題時,往往只能將怎樣列算式說出來,卻說不出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求什么。而讓學生針對擁有幾種不同解法的應用題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不是說的讓人云山霧罩,不知道他說的什么;就是根本說不出來,只能在茫然中沉默。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一、更好地積累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
對數學語言的積累必須重視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數學語言訓練的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對各種例題和應用題進行自主思考,使學生的數學語言在閱讀和記憶中更好地積累。比起語文語言,數學語言更加簡潔和嚴密,想要將數學概念準確地構建出來就要更加規范地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所以對學生數學語言的訓練是教師應該有效加強的。教師要對學生正確使用單位名稱的能力進行訓練,比如幾條路、幾個人、幾座橋等等,這一點在解答應用題時尤其重要,因為應用題的答案后面一般都會要求標注單位,想要讓學生的解題過程更加具有邏輯性和規范性,就要讓他們擁有準確使用單位名稱的能力。教師還應該訓練學生的“說題”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地表達出問題的題目和解題思路,比如,在口算問題62+26中,應當先對62+20進行計算,然后再算82+6,學生通過這種訓練就可以運用數學語言對計算規律和計算法則進行更好地敘述,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邏輯性。
二、創設情境
為了將小學生的興趣點找出來,教師要以語言訓練為主線,對學生發言的平臺進行創建和拓展,營造出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創造機會讓學生不僅想說還能說。在情境教學當中,能夠讓學生表現的舞臺就是課堂,而擔任這個舞臺導演的就是教師。因此,就需要教師更好地挖掘教學材料中涉及語言培養的各種素材,對教材的“想法”進行掌握,讓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里通過多種情境將自己會說、想說、愛說的都說出來,比如,討論比賽、組織游戲等等,以此促進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師生的距離更近。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因為情境的融入而更加高漲,并且也會更加期待下一階段的學習。當所學的內容更加貼近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的興趣點時,學生接納數學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升,并且更加勇于在課堂上進行發言。所以,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更加注重對生活素材的挖掘,在創設情境時要盡量貼近生活,提出的數學問題要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更好地運用自己的生活實踐,這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就會更加主動、積極。
三、對學生的語言積累更加重視
首先,對于教材中的數學語言積累要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最好的老師就是教材,教材中的數學語言也是簡練而準確的。學生的口、眼、耳、腦在對概念、例題、性質、定律等進行朗讀時都可以活動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夠綜合起來,并且在朗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語言進行更好的感受、記憶和積累,并且對語言的內化和轉化更加重視,特別是要讓學生仔細琢磨例題下面的“想”和“怎么想”。其次,要學會說題。(1)說題目的要求。將應用題的題意、解題思路、數量關系、解題方法說出來。(2)說算理。將計算法則和算理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明白地敘述出來,目的就是對算理加深理解,使計算技能得到提高,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性得到增強。要求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要將自己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3)對操作過程進行描述,也就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通過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一項非常有意義并且貫穿全過程的工作,就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想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更好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加強,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玥.培養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營造高效數學課堂[J].學子(理論版),2016(7).
[2]王建華.淺談小學數學情感教育滲透的策略[J].情感讀本,2015(2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