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亮
摘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開門見山法、以舊引新法、故事導入法、聯系生活法等等有效的導入,既結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的選擇,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數學;課堂導入;有效性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剛上課時不能立即進入學習狀態。怎樣使學生盡快穩定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來,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導入新課下功夫。一節課的開始就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的有效性策略談談自己膚淺的看法。
一、開門見山法
所謂“開門見山法”是指單刀直入,直切主題,在上新課前,不加以其他環節,由教師直接引出新授課內容。這種導入新課方法的優點是A、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直接明了,簡單高效,節約大量課堂時間。 B、可以適時地破題質疑,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
開門見山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許多新知識的傳授中經常用到。例如,我們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么?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大膽地設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與什么共同之處?
師:所以老師想進行一種嘗試,直接讓你們完成《課堂作業》第29頁,有這個信心嗎?
開門見山法主要適用于與以前所學知識無聯系的新知識的傳授中,因為對于此類新知識的傳授,由于無舊知識可以遷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題的開門見山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就最為適宜,開門見山的方法優點顯而易見,但缺點也較多,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適用范圍窄,由于省去了導入新課這一階段的很多時間,因此課堂結構就會顯得疏散。
二、以舊引新法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任何新知識都是前面知識的發展和深化。在新授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好新舊知識的聯結工作,找準新知識的固定點和生長點,根據學生原有認識結構中起固定作用,把新舊知識熔于一爐組成新的網絡,實現有意義學習的同化和順應。奧蘇伯爾稱之為“組織先行者”。①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饞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1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識做鋪墊,過渡到新知識。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②例如: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先復習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使學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積表示多少個一,應該把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以這樣的認識水平去理解乘數是兩位數乘法法則,很自然地認識到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所得的積是表示有多少個十,這時積的末位要與十位對齊。在這里新舊知識如同水乳交融,必然收到順水推舟之功效。
三、故事導入法
數學知識往往就是和數字打交道,時間久了學生會覺的枯燥乏味。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對他們來說非常的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奇妙無窮。因此,我根據課型的需要往往會利用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來滲透我的新課調住了學生的胃口,充分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效果還挺不錯的。比如:在講2-6的乘法口訣求商一課時。“從前有個猴媽媽它有四個猴寶寶,它們一起快樂無比地生活著。春天到了猴媽媽帶著它的四個孩子一起去野外摘桃子,不一會就摘了12個桃子大家看著粉紅的桃子都十分高興都饞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的都想吃。這時猴媽媽就猶豫了,怎樣才能平均地分給四個孩子呢?(公平、公正、公開的去分)“12個桃子分給四只小猴子,可以怎樣分呢?”同學們誰愿意幫幫這群饞嘴的小猴子呢?樂于助人的小朋友將獲得智慧星哦。接著經過思考后學生的表現都是爭先恐后的回答,并讓學生借助于道具來分一分。一個趣味智慧的小故事就能讓學生興趣高漲、思維涌動、進入探索知識的熱潮中去,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四、聯系生活法
當學生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備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首先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問題:爺爺明年過第16個生日,而孫女明年過18個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爺爺和孫女今年各幾歲?這樣能夠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導入新課,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感到親切、自然,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既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又要根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