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現如今是一個國際化的大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有可能面臨國際交流與國際競爭,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在社會中的應用已經必不可少,這就對高職高專的“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實用性,為國家培養出社會型人才。就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在人力資源這塊,最缺乏的就是對國情掌握清楚,熟知外國文化,專業知識過硬,精通WTO規則和國際慣例的高級人才。由此可見,高職高專在英語教學這塊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對于英語教師來說,也應該轉變教學思路,提高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關鍵詞】高職高專 大學英語 教學 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08-02
引言
高職高專教育與高等本科教育不同,它是我國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另外的一種類型和層次,主要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是我國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部,不僅豐富了教育結構,滿足了大眾追求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它獨特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總而言之,高職高專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英語的實用性教學又將這一使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意義重大,本文將對此展開討論。
一、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困難和面臨的挑戰
1、教學模式不合理
與本科院校比起來,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基礎具有非常明顯的弱勢,尤其是在英語的表達方面,差異顯著。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在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不合理,主要是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導致大學英語的教學情況并不理想,學生在英語的實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勢。
2、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在現在的教學中,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仍然過于依靠教材,沒有重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程體系想要培養出社會型高端人才是非常困難的。由此,高職高專英語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3、實用性較差
在高職高專學校中,大學英語的教學一定要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同時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不僅要確保學生學習的連續性也要保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然而,在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中,大學英語僅僅只有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缺乏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即便是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的,也存在教材落后,教師教學水平偏低的現象,達不到強化學生對于英語實用性的能力的需求。所以,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強化學生英語實用性是十分急迫的。
二、提高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實用性的策略
1、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進行改革
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學的指引。因而,在教材的編寫或者選擇的時候,應該注重對于英語實用性這塊的考慮,重視學生聽力、口語表達以及寫作這幾方面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應該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水平,提高教材的實用性。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大學英語”課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做法對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限制性很強,使其停留在中學水平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必須引進新的教學手段,使用新的教學模式,將教學中心軸向學生身上轉移,提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地位,能夠激發他們的責任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英語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想提高英語的綜合水平,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才可以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真正的為己所用,同時,通過實踐還可以提高交流水平,強化情感表達。所以,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克服傳統的“一言堂”的模式,以一個指導著的身份與學生分享學習的樂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自由交流、自幼學習的課堂氛圍,強化語言信息刺激,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由于各個專業對于英語的需求有著顯著的差異,所以,為了提高大學英語的實用性,必須面對全體所有專業的學生大面積的實施英語的實用性教學方式。就目前的情況看,大學英語教學與社會的需求嚴重脫離,對于大學英語教學領域探索教學改革需求也越要越強烈。所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符合現在的教學情況與教學要求,在教學中,可以按照學生的基礎水平對其進行分層次的教學,確保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均衡的發展,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水平。
3、改革教學評估體系,形成新型的評價方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了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其中對于傳統的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做法予以了否定,改革中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新型評價體系。如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教師要合理利用“考學生”這種做法,利用考評結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促進學生自覺參與考評。在評價過程中,形成性評價的依據就是學生的課堂表現與課后練習情況等等;終結性評價還是傳統的定期口頭與筆頭考試。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確保學生得到最真實貼切的評價結果,包括主觀與客觀,自評與互評等等,最后根據各項評價的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學生最終成績。
三、結語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英語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語言,它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國際競爭中強有力的“武器”。因此,為了迎合社會的發展,培養英語應用型人才是大學英語教育中的主要任務,尤其是高職高專這種技術性人才的培育機構。在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中,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其次合理選擇教材,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后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為提高大學英語的實用性做好準備,促進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的實用性,推動高職高專院校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溫純祥,孫鳳敏,吳獻華.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趣味性教學探索UJ.大學教育,2014(09)164-166.
[2]滕春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探究田.大學英語(學術版),2011(01):219-221.
[3]繆道蓉.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困境與改革探索田.海外英語,2012(15):70-71.
[4]朱藍輝.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1):6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