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看木·阿布拉
摘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及龍頭,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初中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生為本,掌握學生已經具備的作文能力,緊扣教材,留心生活,培養思維,進行作文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緊扣教材;留心生活;培養思維
吳春在《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語文教學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之四》中指出:“寫作教學方法是‘指完成寫作教學任務、達到寫作教學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方式,它并不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等。”近十多年來,人們在繼承傳統優秀的寫作教學方法的同時,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實驗,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寫作教學方法,其中緊扣教材,留心生活,培養思維就是有效寫作教學的浪潮中幾朵耀眼的小浪花。
一、緊扣教材進行訓練
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單元都會有單元作文訓練,教師要緊扣教材進行單元階梯性作文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已經具備的作文能力進行作文知識的補充,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達到作文訓練目標。在階梯性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激發學生參與作文訓練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在習作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不斷在作文的過程中感知到成功的快樂。因此,教師首先要解決學生“愿意寫”的問題,然后再解決學生“如何寫”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再教會學生“怎樣改”、“怎樣提升”。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涉及到六個單元的作文訓練,每一個單元的作文訓練都是建立在前一單元作文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訓練,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作文訓練的時候要層層遞進,從目標導航、主題活動等開始引入寫作訓練目標以及訓練主題,讓學生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夯實基礎,努力達到每一單元的訓練目標,這樣在下一單元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達到要求。緊扣教材進行習作練習最常見的還有結合課本,根據課后練習要求或者單元訓練上話題寫作。但更多的是根據當堂課文特點布置與之對應的題目進行寫作訓練。如學習完《我的母親》后寫一件自己與母親相關的事;了解了《端午的鴨蛋》可以寫某個自己家鄉的過節風俗互相交流欣賞等。除了教師布置,也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布置成話題,如根據當今時事及時寫作,根據某個新聞熱點發表評論,如老人倒地扶不扶,讓學生隨堂寫出自己的觀點,只針對一個觀點進行闡發,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習慣。
二、留意生活,讓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圈子卻窄了。他們與自然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少,生活閱歷和生活感悟嚴重缺乏,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缺少靈魂。語文新課標“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相對應的,在實施建議里也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因此,教師在作文的指導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生活中去引導,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事物存在的可寫性,有了感覺隨手寫下來,讓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寫作是自由的心靈的肆意發揮,讓學生在寫作中去體驗生活并且感悟生活,這種寫作的思路能夠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有條理有深度,將生活中的事物和本質表現的更加真實。
在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的內容,多體驗生活,多感悟人生,這樣長時間的積累下來,學生的視野和閱歷肯定會越來越深廣,有關寫作方面的素材也會越來越多。
三、培養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在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思維培養又是其重中之重。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這種反映是概括的、間接的、有目的、能動的,是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借助于語言來實現的。思維能力是思維主體完成思維任務所必需的并直接影響思維活動效率的能力,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根據兒童青少年的思維發展規律來看,處于青年初期的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更具理論性、辯證性和創造性,即從經驗型抽象思維發展成為理論型抽象思維,能夠運用理論進行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形成辯證思維,能夠在運動、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全面、靈活、聯系、具體地認識事物,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從再造性和再現性形象思維向更高一級的創造性形象思維發展,能夠通過創造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并能夠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新觀點、新見解。 作文教學有發展中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和便利。從本質上講,作文是人借助語言進行思維活動的產物。學生作文,其實就是借助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情感的高級思維活動。思維是作文的母體,沒有思維就沒有作文。作文是一種智力活動,更是一種思維活動,它能使各種智力因素在綜合運用中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也就是說,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在作文訓練中得到發展。作文是語言、思維和人文三者的統 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和渠道。但是,目前的中學生作文存在著敘述平直、題材雷同、觀點片面、層次散亂、語言貧乏等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思維能力薄弱,缺乏想象、辯證、創新等思維。反觀目前中學生作文教學的現狀,作文教學對初中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明顯不足。教師不夠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缺乏科學的思維能力訓練系統。 因此,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可以設置“親近自然,觀察社會”、“走進文學,放飛想象”、“善于思辨,學會辯證”和“開放思維,走向創新”等模塊的訓練,通過專題訓練的方式來系統地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辯證分析和推理力、創造力這幾種主要的思維能力。通過四個模塊的專題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形成親近自然和生活,積累素材和經驗,能夠切實地反映自然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走進文學想象的世界,在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形象思維,提高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辯證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論辯過程中學會辯證地分析材料、問題,掌握辯證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借助材料進行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具備提出新觀點、新見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惠方(導師:余昱).論高中作文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04)
[2]賴祉臻.厚積薄發——談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2).
[3]索昂措毛.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談[J].赤子(中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