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圣良
【摘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中職院校,應大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積極探索一條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學之路。本文介紹了在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分析了現階段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現狀,研究并探索了在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實踐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機械制造專業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56-02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適時發布和積極實施,現代企業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越發重要,它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基礎,是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現代企業的創新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廣大中職院校畢業生的積極參與。目前,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企業的競爭和發展也越發激烈。教育要為創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中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的搖籃和基地,機械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到企業從事機械設備、工業產品的加工操作,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還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中職的專業課教學急需探索一條符合企業需求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之路,積極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培養在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意義
中職學校的學生思想活躍、有被他人承認和肯定的需要,具有學習沖勁和韌勁的潛質,也是思想成型的重要時期。一方面,培養中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善于運用創新手段和方式處理問題,對于激發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影響很大。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提出,對于自我的實現,每個人都有需求和欲望。而這正可與中職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結合起來,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另一方面,對于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來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是教學的實際需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機械制造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教授式教學方式不能適應中職學生畢業后求職應職的需要,已經被快速發展的教改大潮所淘汰。只有在平時的課程學習中,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運用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讓他們適應現代機械制造行業的蓬勃發展。因此,在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積極開展創新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現階段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現狀
1.教學方法落后,模式單一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少學校的教學步伐體現不出現代機械制造突出智能、高效、新穎的特點。在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上,仍固步不前,沿用落后的教學模式,方法難有創新,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也缺乏創新,大多課時采用教授式方式,在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靈感,強調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方面欠缺,特別是與具體的、實際的專業問題牽連性不強。從現階段的課程教學方面觀察,課程創新不多,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力度不是很大。
2.課程內容傳統,創新性不強
現階段,在國內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機械制造專業課程安排上,重理論、少實踐、缺引導。課程設置上基本是以相關的機械制造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實踐環節大都采取熟悉應用軟件操作和制造簡單模型模具的方法,缺乏特色和創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與現代企業聯系緊密的如自動化技術、模型創新等方面,由于課時、師資、設備的限制,很難形成系統的、全面的課程講解。
三、教學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發現,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在理解、掌握和鉆研機械制造專業知識方面的積極性和動力遠比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大得多,形成創造性思維的潛力更大。機械制造專業對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豐富知識,提高智力,掌握技能,從而打通通向創新的通道。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學以致用的思想,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有好奇心的知識點和今后就業創業的熱點組織教學,放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于創造。
2.豐富教學方式
在機械制造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通過機械制造專業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兩個結合對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創造性思維,起到關鍵的促進作用。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機械制造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行之有效。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比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但是發現效果不明顯,問題在兩者結合缺乏緊密性。一門機械制造專業類課程,前期大多是采取大課時的理論灌輸,在課程接近尾聲時,集中利用很少一部分課時進行實踐操作。這種模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理論的應用掌握缺乏連貫性、整體性,不會具體操作,實踐效果收效甚微。筆者采用一節理論課與一節實踐操作相間、環環相扣的方式進行課程教授。在實踐操作課程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掌握操作技能,在操作實踐中溫習理論知識。學生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主動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果明顯。
(2)課程與任務相結合。在機械制造相關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增添適量的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式。課程的學習一般都會相應安排一些小的任務分配給學生完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指定小組負責人,讓他們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實踐發現,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結束語
當今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作為培養未來技術型人才的中職院校,就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推陳出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技術型人才為目的,改革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手段和途徑,大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實現自我、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劉利均.論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的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5):46-47.
[2]任文濤.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口標的農業機械學課程改革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3,(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