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市場的繁榮,促成國家機構不斷地改革,而在這項改革中,至關重要的卻是司法制度的改革。其中,鐵路法院成為改革的焦點,雖然邁上了重要一步,但在實際運行中,鐵路法院的存在,卻阻礙了司法制度統一的步伐。因此,鐵路運輸法院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深思和探索。
關鍵詞 鐵路法院 廢除 法律適用
作者簡介:黃又可,廣東明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律師,研究方向: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39
一、鐵路運輸法院的概述
國家機構的存在和發展,是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求更好的為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進行服務,促成社會經濟的良性飛速發展。
鐵路法院的來源,有其濃重的歷史,新中國建立后,百廢待新。由于受前蘇聯影響,我國司法制度的模式沿用蘇聯模式,在建立地方法院的同時,還設立了專門法院,其中就包括鐵路法院。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間,我國的司法制度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鐵路法院也在此次浩劫中被廢除。改革開放后,由于國家經濟、社會、民主等方方面面遭到重創,國家領導人意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后,提出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中國,法院的重建工作又被國家提上日程,其中,鐵路法院便開始重新設立。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鐵路法院的存在逐漸阻礙了司法的發展,嚴重阻礙司法的統一。
發展至今,鐵路法院對于案件的管轄,實際上只要涉及到鐵路方面的糾紛,即可歸鐵路法院管轄。比如,鐵路墻面廣告位租賃合同糾紛、貨運鐵路場地租賃合同糾紛、在編職工工傷糾紛、勞動糾紛、涉鐵路拆遷補償糾紛等。①
二、鐵路法院存在的優點
(一)專業性
涉鐵路糾紛案件,在當時百廢待興的狀態下,地方法院很難勝任。由于懂鐵路知識的法官很少,加之鐵路發展的需要,鐵道部下設企業司法機關,完全符合當時的國情。首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殘酷壓迫,知識分子的數量急劇下降,也更難找到懂法律的知識分子,當時能做法官的,大部分是沒審判過案件甚至沒有讀過法律的知識分子,所以如果讓一點不懂鐵路知識的法官審案,很難猜想后果會怎樣;其次,只能在鐵路內部懂鐵路知識的知識分子之間選擇鐵路法院法官。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專業性和法律之間,只能選其一,即專業性。
(二)規避地方保護主義
因為地方法院在財政上受地方法院的約束,有的地方法院出于法院經費的考慮,應地方政府的要求,對本地人或本地企業在訴訟中采取一些保護措施,以避免本地人和本地企業在訴訟中處于一種不利的地位,達到維護地方治安,吸引外來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而這種地方保護主義,實踐中,表現在以下方面:亂收案、濫用保全及執行措施、久拖不決、消極履行職責等。
鐵路法院的設置,解決了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的諸多漏洞,避免法院的不公平對待和審判,以求司法公正。
(三)快捷性
法院和法官在經辦案件過程中,必須追求的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公正原則,一個是效率原則,而兩者在法院法官辦案的過程中相輔相成,不可缺失。想要保證公正,就必須在有限度的審判時間內提高效率,以提高程序的公正。而效率的提高,則離不開法院法官的專業素質和辦案經驗。由于鐵路法院的特殊性即專管涉鐵路案件,加之鐵路法院法官對鐵路知識的專業性及辦理涉鐵案件的經驗性,在辦案的過程中可能更加的快捷簡單,對于及時化解矛盾,有效打擊犯罪,有其積極的一面。
三、鐵路法院存在的問題
(一)主體錯位
依照我國憲法,法院的產生需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才能設立和產生,如果沒有法律規定,就沒有法律地位。而鐵路運輸法院的設立卻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有規定的卻是沒有權利制定法律的最高院頒布的司法解釋。最高院自行設立鐵路運輸法院,本身存在一定漏洞。既然違憲違法,鐵路法院又有何權利行使司法權利。②
(二)自我擴張性
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相關通知,認定涉鐵路的12種類型的案件由鐵路法院管轄,可是實踐操作中,只要案件涉及鐵路,就可歸鐵路法院管轄,該種實踐性的做法,已經大大超過了最高院規定的范圍,超過了初期的規定。雖然說最高院規定了12種管轄范圍,但是按照對12種管轄范圍的字面理解,卻也可以導致對12種管轄案件的范圍進行擴張性解釋,以擴大法院的管轄范圍,這種實踐中肆意的擴大解釋,明顯違反了法律規定。
(三)存在法律特區
為了方便管理,更好更快更專業的解決鐵路糾紛案件,更好的保護鐵路利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鐵路法。根據最高院頒布的相關鐵路法院管轄范圍的司法解釋,專門管轄排斥其他地方法院的管轄。而在其上位法即民事訴訟法中,卻沒有對于專門法院的規定,鐵路法院的專門管轄排斥其他地方法院的管轄,明顯違反上位法的規定,于憲不符。
(四)案件管轄爭議大
1.跨區域管轄與地域管轄交叉沖突:鐵路法院的設置,不是按照區域設置,而是按照鐵路運輸線來設置。而相異的是,各地方法院則是按照各自的區域范圍來進行管轄。因此鐵路法院和地方法院的管轄必然存在重合,這種重合該如何處理?實踐中,如果重合,只要涉及鐵路糾紛,即歸鐵路法院管轄。由上可知,兩者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跨區管轄既不方便,效率也不高。由于我國土地面積大,鐵路發展快,運輸線路和里程逐年上升,鐵路線路和里程逐漸增加,其跨區域的范圍越來越大,甚至一條鐵路線可能跨越5、6個省份地域。如果在邊遠地區,一些本可以由地方法院管轄的案件,而讓千里之外的鐵路法院管轄,勢必增加當事人的負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不利于審判效率的提高。
其次,鐵路法院和地方法院的收案范圍的區別正在不斷的縮小。實踐中,鐵路法院的案件的范圍正在不斷的擴大,其中大部分案件是地區法院可以勝任審理的。鐵路法院在大部分的案件中并沒有想象的有涉關鐵路的專業性。所以有的當事人出于方便和節省經費的原則,不愿去鐵路法院起訴,而更愿意去其住所地法院起訴。
再次,依法理,發生在湖南省境內的糾紛,為何要在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上訴?出現此種想象的原因,是因為主體間相關法律設置的錯位,因為現行的統一司法體制,并沒有把法律規定貫徹下去。
最后需要指出,地方法院的審判等活動與地方保護主義沒有必然的聯系,同時,跨區管轄法院的審判活動也并不能就此保證審判的獨立與公正。跨區管轄與地方法院管轄雖然存在沖突代,但這種不和諧現象卻是必然的。
2.鐵路法院規格不符:
首先,鐵路法院實行專門管轄,具有專門性,而在實踐中,卻沒有達到專門性的要求,其收案范圍的不斷擴大,已違背當初設置鐵路法院的初衷。
其次,當初設立鐵路法院的初衷是為了保護鐵路運輸,促使運輸通暢,再加上鐵路運輸專業性強,不是地方法院法官所能解決的。其實,理論上和實踐中,何者更能很好的實現設置鐵路法院的目的,沒有一定的定論,至于當初為什么主張設立鐵路法院,非得設置鐵路法院,還得考慮當時的情景和法制狀況。現單從實際情況來說,由于鐵路法院管轄范圍的不斷的擴大,已完全違背了司法解釋的規定;另一方面,從當事人角度看,跨區域管轄并不利于當事人,影響訴訟參加人參與訴訟;此外,司法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標準,據不完全統計,鐵路法院相較地方法院,收案量和法官人均辦案量明顯偏少,這一現象并不符合效力的原則。
最后,無論從世界還是我國看,司法管轄均以地域管轄為主,盡管司法機構設置了專門法院,但是此種設置不應與現有的地域管轄原則相沖突。因此,在專門管轄和地域管轄存在沖突下,值得思考專門管轄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深入探究專門法院存在的作用和對社會產生的影響。③
(五)立案難
關于立案,也就是根據立案所要提交材料的規定,提交相應的材料,這一階段是案件進入訴訟階段的第一步,第一步能否過關,直接影響到后續的訴訟進展。按照一般規定,立案庭只負責對于案件的程序性的問題進行審核。而在實踐中卻存在著如下問題:
就拿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和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來闡述問題,由于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所在地為湖南省長沙市,且地方鐵路司法機構劃入地方司法系統后,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的審判活動往往得受湖南省高院的指導。當案件當事人不服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而上訴時,其上訴法院卻是廣州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而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所在地為廣州,其審判活動受廣東省高院指導。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湖南省高院和廣東省高院都有對某類案件管轄權的不同規定的時候,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到底是依照湖南省高院的規定來還是按照廣東省的規定來。
如湖南省高院對于一類案件規定省內所有法院不能受理,而廣州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規定此類案件歸省內的法院受理,當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出具一份不予管轄裁定書,當事人向廣州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后,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到底是駁回上訴還是裁定由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受理,該兩種裁定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按照廣東省的指導意見,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只能裁定長沙市鐵路運輸法院受理;而對于該裁定,依照湖南省高院的規定,卻不予受理。如兩高院對于管轄都沒有協商成功,最后只能申請最高院裁決;二是如裁定駁回上訴人的上訴,那么當事人受損的事實該由何法院管轄?有管轄權的不管,沒有管轄權的更不會管,這種情況下,受損的還是司法權威。
四、機構改革的設想與出路
(一)完善立法說
有學者主張,既然鐵路法院的存在本身違憲違法,那么如果想要鐵路運輸法院存在,就必須修改相關法律,使鐵路運輸法院的存在具有合法性。那么要獲得認可,全國人大就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來完善。然而即算人大通過了修改,由于鐵路法院的固有缺陷,進行立法完善只是表面的修改,沒有深究深層次的原因,無法克服諸多弊端。
(二)改制說
有學者提出,為了統一現有的司法體制,以更好的實行司法改革,保留現有的鐵路法院的建制是有必要的,因為突然大的改動,涉及到方方面面,勢必對原鐵路法院的職工影響大,可能會給司法改革帶來一定阻礙。保留現有的鐵路法院的建制,改名換姓(如把廣州鐵路運輸第一法院改名為廣州行政法院),轉變職能(如改名后的廣州行政法院專管廣州市內的所有行政案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依據。
(三)廢除說
有學者提出,為了徹底實現司法體制的統一,應該廢除鐵路法院。廢除鐵路運輸法院有其優點:一是符合世界通用的司法體制標準,有利于司法統一;二是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飛躍式發展,鐵路法院的受案范圍正在逐步的突破司法解釋的范圍,明顯違反司法解釋的規定;三是地方法院完全有能力對涉鐵糾紛進行管轄,并進行審判;四是司法特區依然存在,其弊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和地方法院的沖突必然存在:五是專業性、專門性不應成為地方法院管轄的阻礙;六是設置專門法院,是對司法體制的統一的一個更大的影響;七是主體的存在違憲違法,其存在沒有法律依據。
五、結語
對鐵路法院進行改革,事關重大,影響深遠。隨著時間的推移,且隨著價值觀的改變,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演變。在觀念的選擇上,國家的發展政策和司法理念的沖突,沒有完美的契合點,只能不斷地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最高院設置鐵路法院,為的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利益,是為了更好的用法律來服務國家政策,用法律來保障鐵路的發展,用鐵路這一動脈來推動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然而,時過境遷,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國家發展的重點也不單單在鐵路建設上。既然現如今的鐵路法院不符合社會的發展,不符合當初設立鐵路法院的目的,那么,對鐵路運輸法院進行改制或者廢除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注釋:
①彭世忠.鐵路運輸司法機構存廢論.現代法學.2007,29(3).
②李健桓.鐵路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初探.欽州學院學報.2008,23(2).
③付榮.中國海事法院:問題與出路———兼論其他專門法院.河北法學.200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