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顯峰
摘 要:為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鐘山區大灣鎮以特色茶產業發展為抓手,將茶葉發展與精準扶貧彼此結合,動員扶貧戶參與至茶產業發展中,以求增強貧困鄉村、貧困農戶造血功能,并在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中取得了實效,讓茶產業成為了促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徑。而本文就當前鐘山區大灣鎮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開展現狀與今后發展措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鐘山區大灣鎮;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探索;實踐
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區位于六盤水市西北部,素有六盤水市“西大門”之稱,是六盤水市鐘山區在威寧縣、赫章縣邊緣地帶的一塊“飛地”,作為威寧縣、赫章縣、鐘山區三個縣的交界地,有極強的區位優勢,被稱為“三縣立交橋”,獨特的氣候條件、便利的道路交通等為茶葉產業化項目扶貧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大灣鎮茶葉產業的建成將實現該鎮農業結構的調整,使很多茶農依靠茶葉產業踏上致富道路,真正實現了“小茶葉”成就“大產業”。
一、鐘山區大灣鎮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開展現狀
鐘山區大灣鎮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土壤多呈酸性,適宜茶樹生長。因此,大灣鎮利用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及農業資源稟賦,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茶葉產業特色。總的來說,大灣鎮的茶葉產業已得到了快速發展,產業化生產已初見雛形:
1.龍頭茶葉產業扶貧項目日漸壯大,名牌戰略初具成效。大灣鎮茶葉種植多為散種,品種差、種植粗放,形成不了產業,打不出自己的牌子,賣不上好價格。現在借著茶葉扶貧項目、《中共六盤水市委、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于農業特色產業發展“3155工程”的實施意見》(六盤水黨發[2014]2號)以及《鐘山區農業特色產業“3155”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機遇,利用區位優勢及喀斯特山區獨特的農業資源稟賦,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持續發展的理念,打造自己的特色。各級黨委、政府均認識到產業化扶貧項目在產業化經營里起到的主導性作用,發揮了茶葉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培育及創建了名牌產品,加快了茶葉產業化經營步伐,始終圍繞茶葉生產、加工、貯藏、銷售整個環節,出臺并給予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在茶葉產業品牌建設中,以培育“白茶”這一獨特品種為主,全面推進茶葉標準化工作開展,促品牌茶葉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2.推動第三產業發展,促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通過茶葉產業化項目的開展,為當地其它產業經濟的發展增強活力。如旅游業,貴州省六盤水市在全省最高峰的韭菜坪打造100個省級“四A”景區目標,將茶葉種植與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利用旅游業的發展大力加強對大灣鎮白茶品牌的宣傳促銷,提高大灣鎮茶葉知名度,向外界推廣白茶品牌;同時,大灣鎮茶葉產業化項目的開展為景區提供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和可供休息、游玩的場所。
3.產業化結構不斷優化、主導產品更突出。在不斷挖掘與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及產品獨特優勢的條件下,全面發展規模經營,加大區域茶葉主導產品培育力度,不斷向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經營目標靠近,發展了一批以白茶種植為主的競爭力強、特色顯著的主導性產品。如鐘山區大灣鎮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持續發展的觀念,現今已種植了1600畝福鼎大白茶,并覆蓋農戶212戶,可促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鐘山區大灣鎮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的探索及實踐
1.進一步優化改造、實現品種優化改造。大灣鎮茶葉產業扶貧項目的開展需借助當地白茶這一優良品種,全面推進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大力發展綠茶、紅茶、有機茶等特色茶產品,以標準化建設為主,力求做好茶葉無公害化生產,制定并完善茶葉質量調控機制,正確引導茶農建構農事檔案,提高茶葉質量可追溯性。同時,還應強化茶葉銷售點的管理及監督,禁止使用高殘農藥、有害肥料等,提高茶葉種植生態性,不斷引入種植早熟優良茶樹品種,將茶葉產業搞活,進一步促二、三產業發展,提高大灣鎮茶葉發展后勁。如大灣鎮可從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視角出發,全面發展食品產業。如食品企業生產、加工企業制作的抹茶糕點、茶干、茶味蛋卷等。依照大灣鎮茶葉品種特殊性,加強白茶的銷售、生產、推廣力度,促茶葉產業化項目的不斷壯大,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2.以市場為主、優化茶葉產業結構、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改進茶葉發展理念,樹立“大品牌、大產業”意識。品牌為現今企業必備的最大無形資產,為產品形象,為產品進入市場通行證。樹立品牌、創造品牌為市場競爭的必經道路。基于大灣鎮品牌少(僅以種植白茶為主),規模小的情況,首要任務即為優化整合,培育出2-3個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場銷售前景廣的茶葉品牌作首選拼配,注重品牌保護,提升品牌質量。不斷優化大灣鎮茶葉經營模式,優化茶葉產品結構,讓產品從大眾茶朝優、名茶過渡。此外,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的需求量逐日增加,大灣鎮還可借助當地的地域優勢與白茶品種優勢,不斷培育出新品種健康有機茶,增加有機茶種植面積,已“生態、有機”茶的品牌特色吸引顧客眼球,拓寬銷售渠道,更利于產業產業化項目開展,讓農民獲得更多經濟利潤。
3.全面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制定利益聯結機制。大灣鎮應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這一機遇,不斷規范茶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建設,促當地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面發展。職能部門應強化業務指導及管理。當地政府需給予用水、用地、稅收、財政等多方面的資金、政策扶持,全面發展訂單式茶葉產業,茶葉種植農戶與企業間簽訂規范的、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企業提供銷路,農民按照訂單上的需求完成茶葉生產。采用“園區+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建立真正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于自愿互利基礎上,以資金、土地等入股方式與龍頭企業構成股份合作制企業。
4.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現網絡銷售。鐘山區大灣鎮相關部門應加強大灣鎮網絡體系建設,通過組織、帶領農民制作企業、茶葉辦或茶業協會網站,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來進行推介產品的宣傳;在天貓、淘寶等平臺上開設店鋪,推行網上銷售,讓顧客不出門即可購買到質量高、價格實惠的茶葉;利用微信平臺開設茶葉微店,拓寬市場體系,提高產品覆蓋面。
總之,農民作為扶貧攻堅的主力軍,在當前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下,大灣鎮農民應積極支持并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利用當地獨特自然環境優勢與氣候優勢,以發展無公害茶葉產業為主,摸索出更多可推進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開展的可行路子,真正讓茶葉產業成為大灣鎮的支柱性產業,促大灣鎮精準扶貧項目的全面開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宋交根.把茶葉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對做大做強江西銅鼓茶葉產業的幾點思考[J].老區建設,2009(01):46-47.
[2]汪芳琳.論循環經濟背景下茶葉產業化發展戰略——以池州市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2):35-36.
[3]林柏成.經濟發展“新常態”形勢下加快廣西靈山茶葉產業化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5(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