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花
摘要:自制教具屬于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資源,教師通過自制教具能夠將本來抽象化的生物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但是當前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很多生物教師對其的重要性尚未認識到位,很多教師制作自制教具完全出于參賽等目的。本研究首先對自制教具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進行來分析,然后通過自制教具應用的教學案例說明了自制教具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起到的效果。
關鍵詞:自制教具;高中生物;教師;學生;課堂
生物自制教具是教師依據生物教學的需要而自己動手制作的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具,所以其具有靈活性、信息傳播明確性、多樣性和針對性等特點,能夠有效的彌補生物教學儀器的不足。從而實現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及創新精神。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了模擬實驗和模型構建能力在科學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卻未得到廣泛開展,很多老師對自制教具重要性的認識不夠,認為自制教具用與不用差別不大,部分教師自制教具僅為參賽而作。筆者通過親自嘗試,自制部分教具進行教學實驗來說明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以供高中生物教師參考。
一、自制教具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分析
(一)能有效的完善學生的生物探究思維。
自制教具一般都取材于我們生活當中的用品及廢棄物,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所以非常容易就能調動起學生的生物探究熱情。例如教師在講授無氧呼吸的時候,可利用廢舊的飲料瓶和氣球制成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簡單裝置進行實驗,同時學生還可以課后在家中制作,那么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生物研究的思維就不斷的完善。
(二)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
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我們學習的很多內容都是微觀的,例如DNA結構、細胞結構等,這些微觀層次的知識學生都很難理解,而自制教具則是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學經驗制作的,在演示的時候就能更好的將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自制教具很好的彌補了高中生物教學儀器不足。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學科,當前學校所能提供的教具是遠遠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自制教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教師利用身邊的巖石、植物等做成標本或者是模型后,就能夠帶到課堂上進行利用。例如教師在進行染色體組這一教學難點講授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自主的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從而分析出其所具有的特點。那么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自制教具實際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彌補生物教學儀器的不足。
(四)教師自制教具能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運用日常用品當作教具進行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更自發探究生物知識。例如: 在講授無氧呼吸時,教師可以用廢瓶子、氣球來制作酵母菌無氧呼吸裝置,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進行現象的觀察。通過這種簡單的方法就能讓學生加深對無氧呼吸的理解,并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自制教具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讓學生參與到自制教具的過程中去,既可以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又能夠讓學生在制造教具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自制教具的過程是學生不斷思索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
二、自制教具應用于《染色體變異》中的教學案例
在進行染色體變異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利用磁板與貼紙自制教具,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并深刻的區分染色體組、生殖細胞的不同。在自制教具過程中,我們以磁板表示果蠅體細胞或者生殖細胞,以貼好紅藍貼紙的磁條作為染色體,以生動的描繪出染色體與生殖細胞與體細胞的關系。染色體存在與體細胞或生殖細胞當中,并隨著細胞移動而移動。在課程講述過程中,首先要求按果蠅體細胞用磁板進行排列,分析果蠅染色體組情況,用貼紙進行表述,結合貼紙情況分析所形成的卵細胞的情況,并嘗試拼出受精卵情。在分裂、組合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明白單體、三體和三倍體的情況,并對染色體變異有了形象的理解。
《染色體變異》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染色體結構變異兩個重要的知識點,其中前者是教學重點及難點。另外單倍體、染色體組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在學習本節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對細胞分裂、遺傳定律這些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教師還了解到無籽西瓜、香蕉等多倍體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接觸到的,這就非常的方便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為了更好的使得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得以達成,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主要準備了貼圖教具九套、磁性教具一套,這些教具全部是自制教具。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當中使用自制教具的環節有兩個:
自制教具利用環節一:染色體組知識講授,首先教師會列出問題,然后由小組合作利用教師的自制教具去建構果蠅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的卵細胞染色體模型:分別建構出進行正常減數分裂所產生的卵細胞模型、當同源染色體全不分離的時候所產生的卵細胞模、Ⅳ號的同源染色體在不分離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卵細胞模型。
學生帶著這樣的學習問題,然后在黑板上利用磁性自制教具進行小組合作構建,另外的學生小組間利用貼紙教具進行構建,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染色體變異過程中染色體組的變化加深認識,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自主的構建出該知識點,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生物知識的欲望。
自制教具利用環節二: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學習:同樣采用的還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制教具在黑板上構建果蠅的四種卵細胞分別與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后形成受精卵之后的染色體模型,另外的學生利用貼紙小組合作構建。通過利用自制教具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就能夠自主合作的總結出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
在《染色體的變異》這節課當中教師利用自制教具共組織了兩次教學活動,這樣就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通過對正常和異常的卵細胞模型的自主合作構建突破了染色體組這一教學難點;通過受精卵染色體組構建模型突破了二倍體及多倍體概念這一教學難點。從上述的教學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整個教學當中教師的自制教具將《染色體的變異》中的教學重難點很好的串聯在了一起,而學生在利用教師的自制教具在進行模型構建的過程中也就掌握了相應的知識點。
總結:
自制教具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課程資源。教師借助自制教具作為信息載體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參與教具模型構建能夠激發求知欲望,培養創新意識。自制教具結合了教學實際、學科實際,是教師親手設計并制作的、并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具。在高中生物中應用自制教育能夠有效的完善學生的生物探究思維、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彌補高中生物教學儀器不足,促進生物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但是當前自制教具的應用并不廣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積累素材和資源,認識到自制教具對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參與制作和應用自制教具中來。
參考文獻:
[1]趙敬國.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生物學教學,2012,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