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王云芳+賀彩霞
摘 要: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然,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小學德育教育領域一個難點。開展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要抓住關鍵問題,首先確定目標和任務,在小學生階段,要著重培養其道德觀念,在此基礎上進行養成教育。家庭教育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環節,家庭教育應該對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提高重視程度,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家庭教育
近幾年很多小學生家長都忽視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教育,他們認為,對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跟家庭教育無關,完全將其寄托于學校,家庭教育重視程度低,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認知程度不深,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的行為直接或者間接的都能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家庭成員的組成,成員之間的知識水平,教育方法,以及經濟條件都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因素,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可忽視。
一、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一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地位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父母作為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小學生的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行為習慣,以及對小學生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一)家庭教育決定小學生行為取向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父母對于孩子的培養首先要有共同的理念,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父母與孩子的性格,態度定位等都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一旦運用不當將會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負面影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要及時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到求同存異,避免暴力教育,保證小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二)家庭教育要注重與孩子的互動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認識到,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有時候家長也應該聽聽孩子的意見,增加互動性,這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時也被孩子影響著。家庭教育應該及時認識到這點,避免在教育中采取專權專制的教育行為,進而限制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的行為習慣。
(三)家庭教育方式決定了小學生的行為模式
在各種教育因素中,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通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通過具體的教育教育模式傳達具有父母自身特點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甚至道德規范,將家庭環境演變成小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第一環境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父母對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具有重要的責任,采用合適的教育方式,是第一環境的主題。
二、家庭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使家庭教育能夠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教育要求,在基于每個家庭各自的特點的基礎上,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家庭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樣,不能急于求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小學生成長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父母不能忽視任何一個階段的特點,根據這些個特點對小學生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不能盲目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家庭教育最難的就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父母往往沒有太多的經歷研究孩子的性格、愛好、價值取向等,因此在這方面很難做到。為了能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成員要拿出時間,認真對待,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特點,有針對性的確定對孩子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以及所采用的方法,進行家庭教育活動。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啟發性的教育和指導,注重采用激勵機制,使小學生建立起自信心。逐漸養成自主創造能力,推動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加強家庭教育對學生養成教育的措施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家庭可以獨立完成的責任,它是靠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家庭教育,是不能忽視的要素,良好的家庭環境,適當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加速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年齡越小,榜樣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時候受到榜樣的影響,印象會極為深刻,甚至會終生難忘。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師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則的示范,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為,為子女的品德修養做出示范。
(二)適當表揚和獎勵
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凈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三)多和孩子溝通
溝通交流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四)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學習的任務也就重起來了,壓力就不用說了。于是她就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針對這種情況,要適當的進行心理疏導。我們常教育她,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要快樂地學、用心的做,還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每當遇到孩子不開心,我總是要想方設法找出她心里的“疙瘩”,讓她轉憂為喜。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一定要把它當作一門課程來和孩子一起研究、學習。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
參考文獻:
[1]林華.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9):126-127
[2]陶蓉芳.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快樂徜徉[J].考試周刊,2011(90):210-211.
[3]熊猛.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啟示[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1):110-111.
備注:本文為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173)“農牧村家校合作現狀調查與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