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根
摘 要:初中數學作為此階段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能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對于初中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數學例題教學尤為關鍵。主要以初中人教版數學教材為例,對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強化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具體策略
現有初中數學教材中,例題教學是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高效轉化為現實應用的一個媒介。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例題教學的功能,使初中生可以借助例題解析教材中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全面提升自我數學學習能力。
一、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現狀
(一)初中數學例題缺乏針對性
眾所周知,數學教材中例題的主要功能是導入數學概念,幫助學生解析例題中隱含的數學條件,分析學習重點,相同數學題目中也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解題思路。因此,初中數學例題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要具備針對性。但是從現階段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選擇例題過程中嚴重缺乏針對性。所選的數學例題沒有側重突出學習重點,無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概念,學生也不理解例題中隱含的數學條件,進而導致數學教學質量嚴重下滑。
(二)初中數學例題應用存在不足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有效利用數學例題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關系,對強化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較大幫助。但是當下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對例題教學的應用存在不足,課堂教學手法過于單一,只是一味地講述教材中的數學概念,或者是運用簡單的數學例題將重要的數學概念一筆帶過。數學教師此種數學例題應用不足的問題,若是不能及時進行解決,必定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
二、初中數學例題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強化數學例題的應用性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例題素材,全部來自于現實生活。教師在實際開展數學例題教學過程中,需要及時認清例題教學的本質。通過不斷加強其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相關生活實例,強化例題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數學“正數與負數”這一課時,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負數,數學例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理解。如,以班級中籃球比賽為例,在上半場籃球比賽中本班同學共計贏球6個,在下半場時贏球4個,比賽結束后共計贏球10個;而在與其他班級進行比賽的過程中,本班學生在上半場輸球6個,下半場贏球3個,比賽結束后共計輸球3個。教師此時需要引導學生將兩場比賽的贏輸球運用“+”“-”進行表示。學生在討論后得出列式為(+6)+(+4)=+10,(-6)+(+3)=-3。此種借助數學實際案例進行形象展示正數與負數概念,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進一步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間的關聯。
(二)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前,需要深入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基礎。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情景,進而充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展例題教學活動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實際開展例題教學時,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分析數學知識,盡可能避免將自我主觀學習感受強加到學生的學習思維上,進而嚴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一課時。
已知:如圖,ABCD中,E、F分別是AD、BC的中點,求證:BE=DF。
若是想要證明BE=DF,可以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證明?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在進行比較方法后,學生得出簡單方法。
證明:∵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AD∥CB,AD=CD, ∵E、F分別是AD、BC的中點,∴DE∥BF,且DE=21AD,BF=21BC。
∴DE=BF,∴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BE=DF。
此題綜合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得到判定另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條件,再應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得出結論;題目雖不復雜,但層次有三,且利用知識較多,在學生樹立清晰的證明思路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
再如,在下列給出的條件中,能判定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通過有效教學數學例題,旨在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第三種判定方法和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質來解決問題。同時適當給學生補充一些題目,進而全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尋找最佳解題途徑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開展例題教學過程中,需要事先對例題進行充分的分析與利用,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自主創新例題教學模式。通過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武素榮.對初中數學例題應用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75-76.
[2]楊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18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