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方青
摘 要:中學時期的學生身心發育逐漸成熟,慢慢形成了獨特的人生價值觀。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發育不完善,可塑性較強。教學中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運用科學的發展意識來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古今中外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的學習,培養他們科學的歷史發展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豐富自身的認知技能,運用歷史規律端正人生態度,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技能。
關鍵詞:中學;歷史;人生價值觀;教育
人生價值觀是因為人不同的世界觀而產生不同的對人生的方法論,是人們在認識、評價人生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屬性時所持有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人生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學習生活、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對于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意義。教學中,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歷史責任意識,重視教學中的人生價值觀念滲透,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信念與價值理念。
一、運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是一個民族得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由于近代中國曲折的發展歷程,加上特殊的國情因素,致使我們落后于發達國家,導致一些人崇洋媚外。這種狀況深深影響了中學生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角度入手進行現狀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同時也有著多民族統一的良好發展局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運用歷史知識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少年強則國強”,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中學生的精神面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未來發展。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歷史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近代國人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讓學生認識到共產主義對于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認識到愛國主義對于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價值,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與高度的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逐漸養成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意識。
三、運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全球眼光以及發展思想
近代中國血淋淋的歷史向我們證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現實,也向我們展示了“閉關鎖國”必將落后于世界發展主流的歷史發展潮流。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的價值觀念、認知視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發展方向。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體會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學會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與思想,并且養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良好學習意識,不斷學習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優秀成果,認識到和平發展對于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和諧的發展理念,養成面向世界、不斷發展的戰略思想。
四、運用歷史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與趨勢
歷史是一項集基礎性、綜合性、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綜合型學科,歷史教材中既有基本的歷史發展主線,也有主線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代表事物,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及知識體系養成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感覺歷史知識過于龐大、復雜,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發展觀念,尋找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與基本趨勢,以便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歷史認知。比如,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創新、改革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轉折性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從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未來歷史發展趨勢以及發展前景的前瞻性認知。
五、運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念
發展是社會進步的主題,而發展方向、發展規劃的科學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展的效果。“讀史使人明智”,幾千年的發展規律、發展歷程對于學生的發展觀念、發展意識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意識,促進學生養成尊重科學、求實創新的發展理念。另外,我們也要引導學生根據近些年發展過程中的環境破壞、資源浪費現象進行反思、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漸養成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
六、運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榮辱觀與是非觀
榮辱感、是非觀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對于他們的個人品德養成都有重要的影響意義。教學中,我們要運用歷史知識中的人物、事件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榮辱感與是非觀,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培養他們的義利觀,同時也要通過歷史人物的分析來提高學生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識別判斷力,提升他們的綜合認知能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