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貞
摘要:自主學習是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上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每個社會成員都應學會并掌握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了解與自主學習相關的語言學習觀點以及實現自主學習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發揮引導者、組織者、解難者的作用,更利于教師積極地介入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過程的發揮,使其學生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提高學習的效率,獲得最佳學習成果。新課程改革也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因此,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是我們當前應積極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自主學習 英語教學 中學英語 能力培養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
自主學習概念至少歸納于以下五個方面:1.學生的學習完全依靠自己;2.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3.一種與生俱來的、不能被單調而重復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學習能力;4.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所行使的責任;5.學生確定自己學習目標的權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二、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一)基礎薄弱
農村地區,大部分小學到四年級才開課,有的甚至小學階段不開課。開課的小學英語課時也很少,與語文、數學的“地位”懸殊。學生和老師對英語科目的重視都不夠,造成學生入中學時基礎薄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二)學習被動
在農村,由于缺乏對英語應有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絕大部分學生不會自己主動學習,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非常被動,極少主動提問,對一些知識點掌握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語境缺乏
在中國,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語言環境,尤其是農村學生,更沒有交際的環境和英語應用環境,
(四)“啞巴英語”
中小學階段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少,意愿不強,有的同學擔心發音不準被同學笑話。
(五)學習習慣不好
上課之前對將要上的知識一概不知,課后把書本一關就完事。長此以往,知識日積月累,學生學習的難度也就無形中加大。
三、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原因,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英語的人就更少了,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學習心理,探討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他們學習英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刻不容緩.要使課堂實現現代的由“教”到“學”的轉移,要使學生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同時。構建自主學習參與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至關重要的。
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因人而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才愿意學,才能學得好。很多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二)加強引導學生,探索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效率
英語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英語知識的基本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教學的細節處實現素質教育,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1.指導學生加強單詞,課文的預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指導學生做好簡潔有效的課堂筆記。培養學生形成課堂做好筆記的習慣,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3.強化學生的課后復習,加強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學生的課后復習是對知識的鞏固,在課后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三)關注差異,促進自主學習的個性發展
當代的學生個性鮮明,對知識的理解方式與角度不盡相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差已進行英語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化學習。統一式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要,我們需要更加貼合學生的個性發展。
1.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融洽的師生關系,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更讓學生有情感上的收獲。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滿足了自主學習的條件。情感教學中減少了師生之間教學地位的差異,實現了師生的多交流、多溝通。
2.合作討論,重在參與,減少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依賴,實踐表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是傳統教學形式的倍數,這也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互相分享學習的經驗與學習方法,互相學習中實現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小組中的每個人發揮各自的長處,相互啟迪,取長補短。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3.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不能僅由試卷成績構成,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平時表現。制定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個人學習檔案袋,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
(四)精心設計,拓展自主學習的實踐
我國當代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課余時間基本用在復習以及預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可以使用的時間寥寥無幾。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進行資助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體驗、感悟,去創造、應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下,還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生對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將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的結合。每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一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任務,訓練學生獨自計劃、實施和完成一項語言任務的能力。經常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優勢與長處,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英語的學習是一個聽說讀寫相結合的過程,對學生的其他英語能力的培養也是同樣重要的。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它在要求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一定學習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學習理論,需要我們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不斷探索。本人根據我國現代學生的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對農村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期我國英語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淳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09,(23).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霞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