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華婷
摘 要: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以游戲玩耍為主,而小學的體育課教學有教學內容的要求,有測試的要求,且課堂常規比幼兒園階段嚴格,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筆者嘗試搭建“小幼銜接”階段,在課堂常規、廣播操教學和體質測試項目的教學中,關注教與學中最重要的橋梁——語言,嘗試用互動化、形象化和生活化語言表達方式,幫助孩子們實現幼小銜接的無痕,順利過渡和適應小學體育教學節奏和模式。
關鍵詞:教學語言;幼小銜接;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28-02
一、嘗試一種探究
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開學兩個月的體育課以課堂常規、體質測試和廣播操教學為主,如何有效、快速地讓孩子適應課堂?筆者在教學中進行積極的嘗試,關注教與學中最重要的橋梁——語言,嘗試用互動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幫助孩子們實現幼小銜接的無痕,順利過渡和適應小學體育教學節奏和模式。
1.課堂常規教學語言,體現互動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體育課而言,必要的規矩更是不可少,規矩是提高課堂效率,確保課堂練習安全的重要保障。
課前常規語言:剛開學,上課前筆者都會去教室接孩子們,然后和孩子們互動課堂常規語言,“坐如-鐘、站如-松、排隊-靜齊快!”體育委員整隊后,筆者及時評價孩子們的表現,“表揚11班能干的小朋友們1遍就完成指令,可以去上體育課嘍!”同時又會和孩子們互動,小手-牽一牽,走路-靜齊快,在去操場的路上,我又及時評價哪些小朋友走路走得靜齊快,哪些小朋友走路精神。如“表揚1、2小組的小朋友走路很整齊”“表揚小琪、小昊走路很精神”到達操場,筆者和孩子們相互擊掌,讓好的行為及時得到肯定,然后一起等待鈴聲上課。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孩子們在多次課前常規語言和評價語言的雙重引導下,孩子們的常規做得越來越好!
課中常規語言:腳尖-碰線,小手對隊伍;誰的眼睛看老師-我的眼睛看老師;請你和我這樣做-我就和你這樣做。對于課中,繩子的擺放和外套的擺放,筆者也會做出相應的要求,引導孩子們給繩子和外套排隊伍,細節的要求給孩子滲透規矩意識。同時對于孩子們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和肯定,“大拇指”獎勵章的運用也是法寶,“學會安靜地聽,真好!老師把大拇指送給你。”
課后常規語言:排排隊-回教室,別忘記-洗洗手、喝喝水。
互動的常規語言,拉近了師生距離,也在快樂的互動中,讓常規要求變成童謠式的順口溜,記憶方便,同時也引導孩子們進行自我約束。通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孩子們的自我管理意識逐漸提高。
2.廣播操教學語言,體現形象性
廣播操按動作方法先講解再示范來教,筆者認為是個好辦法,但一定還有更適合一年級孩子的教學方法。對于一年級孩子而言,動作的標準名稱他們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容易記憶的,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模仿能力特強,喜歡貼近生活的游戲情境或語言,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創設情境的生活化教學,引導孩子們快樂模仿,快速記憶,高效掌握。
如廣播操《七彩陽光》,結合圖解,在示范引導,讓學生模仿的基礎上,用語言“1-2八拍-迎接太陽、向太陽招呼、擁抱太陽,握握手。3-4八拍-陽光下,一起做做機器人操,踮踮腳讓自己快樂長高”進行情境串聯,結合教師示范,慢動作練習,關鍵動作定型,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廣播操。
3.體質測試項目的教學語言,體現生活化
體質測試對于孩子們來講,都是新的項目,而且孩子們的心里沒有測試的概念,都覺得是新的游戲,好玩的游戲。所以筆者也嘗試順應孩子的心理,把測試項目當成好玩的游戲教學,在游戲中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對于項目的講解,示范以及規則的講解,都用順口溜的形式方便孩子記憶和實踐中的練習。
例:50米跑教學
(1)站立式起跑學習
教法:為引導孩子們不同手同腳站位好,筆者在講解動作后,提示了孩子們自查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小左配小右,或者是小右配小左,兩腳蹲一點,馬蹄頂頂緊,等待聽號令,若是一邊倒,那就不公平。”用“馬蹄”來代替前腳掌表述和示范,孩子們一下子就喜歡了,也喜歡這樣的表述,同時通過順口溜的形式串起要領,既交給孩子們站立式起跑的自查方法,同時也將體育精神公平、公正、公開精神進行了引導。
(2)發令
教法:熟悉發令,并跟隨老師一起操作,邊喊“預備-跑”,邊用拍手代替跑步,一起來訓練反應力,建立快速出發跑的概念。孩子們練得樂此不疲。
(3)跑步中的規則意識傳遞
教法:在跑之前,筆者向孩子們傳遞了道次意識,并告訴孩子們“跑要跑在跑道里,等要等在白線上”,幾次強調下來之后,孩子們對于跑步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這樣細節化的引導后,也將安全意識及時滲透給孩子們。
(4)快速跑的秘訣口訣
教法:教學中引導孩子們一起探究,然后筆者和孩子們總結秘訣,“要想跑得快,直線來跑步,手臂擺得大、步子跨得大,頻率快又快。”孩子們對于朗朗上口的口訣覺得很好玩,記憶就特別快,再經過幾次的操練,孩子們快速跑的意識增強。
結合生活化的語言設計,簡約而不簡單,一方面將動作要領進行了點撥,方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也滲透了生活中的安全知識、禮儀知識、體育知識等,融入教學中,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性,以及教學的融合性。
二、收獲一點感悟
1.語言拉近了師生關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貼近孩子生活和心理的語言,拉近了師生的關系,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體育課,孩子們越加積極地投入體育課,而老師也因為孩子們的喜愛,越加充滿教學的激情和動力,互相努力,師生關系的正能量循環在課堂,產生更大的學習能量。
2.語言滋潤了體育課堂
體育課堂,通過語言的設計,課堂充滿了趣味,擁有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也因為語言的熏陶,體育的知識技能、運動素養以及同伴人際交往等目標容易實現,提升了體育課堂的品質。
3.語言實現了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走向小學,孩子們成長了很多,與孩子身心同步的體育教學語言設計,關注以生為本,從孩子的角度去說、去關注、去練習,幫助一年級孩子們快速地走進了小學體育課堂,順利實現了幼小銜接。